黑心蕨
《中华本草》:黑心蕨
拼音注音
Hēi Xīn Jué
英文名
Concolorous Doryoteri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蕨类植物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中国蕨科植物黑心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oryopteris concolor (Langsd.Et Fisch.)Kuhn [Pteris concolor Langsd. Et Fis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20-35cm。根茎短而细小,近直立,被披针形鳞片,淡棕色,中央有1条厚的栗黑色中肋。叶纸质,簇生,一型;叶柄、叶轴及羽轴均为亮紫黑色,叶柄长6-24cm,疏被褐色短毛,后近光滑,基部被鳞片;叶片近五角形,长宽近相等,4-8cm,渐尖头,基部阔心形或戟形,几为三等裂,中央1片阔菱形,羽状深裂,长3.5-5cm,宽2-4cm,基部阔楔形,下延于叶轴,基部1对小羽片最大,羽状半裂或浅裂,侧生羽片三角形,长3-4.5cm,宽2.5-3.5cm,基部下延与中央1片下延的阔翅相连,下侧基部小羽片特长,羽状深裂,第2片小羽片有粗齿,其余全缘,上侧小羽片短,全缘;叶脉羽状,小脉二叉分枝。孢子囊群沿裂片两侧边缘分布,先端及缺刻不育;囊群盖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-800m的林下溪旁或田埂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22(29)-何帕烯[hop-22(29)-ene],何帕醇(hydroxyhopane),6,22-何帕二醇(zeorin),无羁萜(friedelin),羊齿-9(11)-烯[fern-9(11)-ene],角鲨烯(squalene)。
性味
微苦;涩;凉
归经
入膀胱、肝二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;止血。主淋证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涩,性凉。有清热、利尿、止血的功能。用于尿路感染、外伤出血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茯神
- 茸毛木蓝
- 酸浆菜
- 黑顶卷柏
- 青溪鳞毛蕨
- 矮茎朱砂根
- 金背枇杷叶
- 雄黄豆
- 伸筋藤
- 兔耳风
- 鸦跖花
- 牛奶莓
- 鸢脚爪
- 黔羊蹄甲
- 食茱萸
- 麝肉
- 芝麻壳
- 通经草
- 錾菜
- 豆豉姜
- 长筒马先蒿
- 酸角
- 鸭肫衣
- 牛马藤
- 蚱蜢
- 自扣草
- 壮筋草
- 狨
- 金樱叶
- 小九节铃
- 蜇砂
- 针砂
- 针刺铁仔
- 锥栗果壳
- 锥螺壳
- 蚱蝉
- 蜘蛛七
- 紫青藤根
- 鹧鸪
- 齿缘钻地风
- 绒毛诃子
- 鹈鹕油
- 紫麻
- 紫革耳
- 珠兰
- 鸭舌头
- 秋海棠果
- 走马芹
- 新疆延胡索
- 紫金牛根
- 蝶毛菌
- (鱼彭)鱼脑
- 青胡桃果
- 百脉根
- 柔毛艾纳香
- 猪脬
- 兴安独活
- 三对叶丹参
- 小金钱草
- 过岗龙
- 缘毛鸟足兰
- 苹婆
- 牛蹄甲
- 五倍子苗
- 芭茅果
- 卵叶水芹
- 番荔枝叶
- 石风车子叶
- 自然铜
- 牡荆子
- 独蕨箕
- 金慈姑
- 水百合
- 木蜡树根
- 龙江风毛菊
- 木半夏
- 木黄连
- 梅花草
- 密花草
- 墓头回
- 木芙蓉
- 鹿胎
- 梅露
- 木通根
- 密马
- 明党参
- 木奶果
- 毛冬瓜叶
- 硕苞蔷薇
- 棉花
- 棉团铁线莲
- 毛冬瓜
- 明胶
- 木槿花
- 木竹子油
- 龙须莞
- 木防己花
- 母猪半夏
- 棉花子
- 棉子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