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樱叶
《中华本草》:金樱叶
拼音注音
Jīn Yīnɡ Yè
别名
塘莺薳
英文名
Leaf of Cherokee Rose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osa laevigata Michx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多鲜用。
原形态
金樱子 常绿攀援灌木,高达5m。茎无毛,有钩状皮刺和刺毛。羽状复叶,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;托叶披针形,与叶柄分离,早落。小叶革质,通常3,稀5,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,长2.5-7cm,宽1.5-4.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基部近圆形,边缘具细齿状锯齿,无毛,有光泽。花单生于侧枝顶端,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;萼片5;花瓣5;白色直径5-9cm;雄蕊多数,心皮多数,柱头聚生于花托口。果实倒卵形,长2-4cm,紫褐色,外面密被刺毛。花期4-6月,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600m的向阳的山野、田边、溪畔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金樱叶中含鞣质,除含原矢车菊素(procyanidin)B-3,长梗马兜铃素(pedunculagin),蛇含鞣质(potentillin),仙鹤草酸(agrimonic acid)A,仙鹤草素(agrimoniin)和金樱子鞣质(laevigatin)C外,还含有右旋儿茶精(catechin),木麻黄鞣亭(casuarictin)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肺;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活血止血,止带。主痈肿疔疮,烫伤,痢疾,闭经,崩漏,带下,创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撒。内服:煎汤,9g。
各家论述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去热消毒。洗疳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金樱叶
拼音注音
Jīn Yīnɡ Yè
别名
塘莺薳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。
性味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味辣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治痈肿,溃疡,金疮,汤火伤。
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去热消毒。洗疳疮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、调敷或研末撒。
复方
①治痈肿:金樱嫩叶研烂,入盐少许涂之,留头泄气。(《纲目》)
②治溃疡久不愈合:鲜金樱叶适量捣烂,敷于患处,日换一、二次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》)
③治疔、鱼口:金樱叶、野花椒叶,共捣烂,敷患处。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④治金疮:金樱叶三两,桑叶一两,嫩苎叶一两。上捣烂敷。若欲致远,阴干作末,敷上帛缚,止血口合。(《永类钤方》军中一捻金散)
⑤治汤火伤:金樱叶焙干为末,调麻油涂患处,欲愈时加入鳖甲末。(《闽东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刷把
- 九莲灯
- 金榭榴
- 芨芨草
- 香茅花
- 黑心姜
- 聚花草
- 假木豆
- 金刚藤头
- 酒饼婆
- 黄蜀葵子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假菠萝
- 小寸金黄
- 江篱
- 箭杆风
- 聚叶虎耳草
- 假蒟
- 蒺藜花
- 粳谷奴
- 黄蜀葵茎
- 贯众
- 毛发唐松草
- 海带根
- 豇豆根
- 倒提壶
- 菊花暗消
- 碱地马蔺
- 老米酒树
- 白朱砂莲
- 金樱子
- 金丝刷
- 金丝矮陀陀
- 省藤
- 猪鬃草
- 麦冬
- 水飞蓟
- 绿衣枳壳
- 老虎泡
- 秋海棠根
- 金狗脊黄毛
- 假茶辣
- 水冬瓜叶
- 蓟罂粟根
- 假菠菜
- 蒺藜根
- 荚蒾子
- 见血封口
- 金凤藤
- 千斤拔
- 白叶藤
- 金沸草
- 矩叶大青
- 黄杞叶
- 鸡毛狗
- 白蒿
- 玉簪
- 阳桃花
- 金合欢
- 假鹰爪根
- 黄刺皮
- 虎耳草
- 饿蚂蝗
- 叶上珠
- 牛嗓管树
- 金沙草
- 金珠柳
- 矩圆线蕨
- 金丝桃果实
- 假蒟子
- 剪夏罗根
- 井边草
- 九里香根
- 荆芥根
- 金橘根
- 节瓜
- 黄藤
- 胶质鼠尾草
- 金星蕨
- 九连灯
- 荆芥
- 角果木叶
- 劲直酢浆草
- 箭叶苣
- 鸡卵草
- 海木
- 假连翘叶
- 粳米
- 杜梨
- 假刺藤
- 山龙眼
- 蒟蒻
- 聚藻
- 金星草
- 金刚大
- 九爪龙
- 金刚口摆
- 蟾酥
- 酱头
- 紫玉簪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