矮茎朱砂根
《*辞典》:矮茎朱砂根
拼音注音
ǎi Jīnɡ Zhū Shā Gēn
别名
九管血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八爪金龙、八爪龙、开喉箭、猪总管(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矮陀陀、团叶八爪金龙、地柑子(《贵州草药》),大郎伞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紫金牛科植物矮茎朱砂根的根或全草。6~7月采。
原形态
常绿小灌木,高10~40厘米,根淡紫棕色,支根肉质。茎光滑无毛。叶互生,叶片卵状长椭圆形,长5~12厘米,宽2~4.5厘米,先端钝尖,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边缘微波状,有腺点,下面紫红色,具短柔毛;叶柄长0.5~1厘米。伞形花序;花红色;萼5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。核果球形,熟时紫红色,径约5毫米。花期6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山坡阴湿处。分布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江西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①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全草:苦涩微甘,微寒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辛微苦涩,平。"
功能主治
祛风清热,散瘀消肿。治咽喉肿痛,风火牙痛,风湿筋骨疼痛,腰痛,跌打损伤,无名肿毒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通窍,和血,去风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散血。治跌打。"
③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全草:除风湿,解热毒。治风湿筋骨疼痛,跌打损伤,痨伤咳嗽,喉头生蛾,无名肿毒,蛇咬伤。"
④《贵州草药》:"清热,利咽,化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注意
《中草药土方土法》:"孕妇慎用。"
复方
①防治白喉:㈠鲜矮茎朱砂根二两。加水二斤,小火煎二小时,滤去渣。分八份,每隔二小时服一次。(《中草药土方土法》)㈡鲜矮陀陀三分。切碎后含口中慢慢咽汁,一小时换一次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②治喉火:矮陀陀适量。切碎,泡淘米水服或含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③治腰痛:矮茎朱砂根,泡酒服,一天服二次。(《中草药土方土法》)
④治跌打损伤:矮陀陀二两。泡酒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⑤治风火牙痛:矮陀陀少许。切碎,放于牙痛处,口涎让其流出,随时更换。(《贵州草药》)
备注
本品在少数地区亦作"百两金"使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矮茎朱砂根
拼音注音
ǎi Jīnɡ Zhū Shā Gēn
别名
血党、矮八爪金龙、九管血、开喉箭
来源
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矮茎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,以根入药。秋冬采挖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苦、涩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咽,活血消肿。用于咽喉肿痛,痈疮肿毒,蛇咬伤,风湿关节疼痛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茳芒
- 大鹅儿肠
- 仙人杖
- 蒲儿根
- 马刀
- 香草仔
- 皱巴坚螺
- 苦瓜
- 阿尔泰扭藿香
- 清香桂
- 葛谷
- 薄叶卷柏
- 白云花根
- 丛毛榕
- 阿尔泰瑞香
- 小叶薄荷
- 矮叶书带蕨
- 亮叶冬青
- 铁藤
- 暗紫贝母
- 胡桃仁
- 露蜂房
- 紫背草
- 艾纳香根
- 花叶狗牙七
- 地菍根
- 红云草
- 十两叶
- 草果
- 大理菊
- 黄花稔
- 玉蜀黍叶
- 安徽杜鹃
- 石腊红
- 杉叶
- 扭序花
- 向日葵茎髓
- 地花生
- 矮杨梅皮
- 打箭菊
- 矮茎朱砂根
- 甘遂
- 红果参
- 荔枝草
- 金雀根
- 片鸡尾草
- 大叶樱叶
- 灵砂
- 天荞麦根
- 寒莓根
- 青黛
- 蝈蝈
- 麻疯树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全缘榕
- 剑叶玉簪
- 伞花绢毛菊
- 蜈蚣刺
- 尖齿耳蕨
- 匙羹藤
- 灰绿水苎麻
- 奶浆果
- 算盘子根
- 毛梾枝叶
- 黄花夹竹桃叶
- 和合草
- 大鲵
- 八角乌
- 岩豆
- 藏报春
- 大狗尾草
- 石楠
- 水龙胆草根
- 朴树叶
- 过路惊
- 小檗
- 铁落
- 衣鱼
- 水红袍
- 牛胆参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赤车使者
- 海南海金沙
- 饴糖
- 山桂花
- 新疆紫草
- 脾寒草
- 水游草
- 菱叶
- 狼油
- 蟾蜍
- 煨姜
- 蝙蝠葛
- 迭裂黄堇
- 罗勒根
- 莲须
- 大风药叶
- (鱼彭)鱼鳃
- 蒲桃种子
- 紫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