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尾笋
《*辞典》:百尾笋
拼音注音
Bǎi Wěi Sǔn
别名
石竹根(《草木便方》),竹林梢、万花梢(《分类草药性》),黄牛尾巴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竹林霄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万寿竹之根茎及根。夏,秋间采收。
原形态
万寿竹,又名:宝铎草。多年生草本。根茎长而肥白,有时匍匐。茎直立,高30~60厘米。上方稍斜倾。叶长椭圆形至宽披针形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或稍尖,长4~8厘米,宽1.3~4.7厘米;叶柄很短。伞形花序;花1~3朵,顶生,下垂,花梗长1.5~3厘米;花白色,上方绿色;花被6,先端急尖,有时为凸端,基部渐次狭窄,下半部边缘及内面有短毛;雄蕊6,花丝无毛,长达2厘米,药宽线形;雌蕊1,子房椭圆形,3室,花柱无毛,上部3裂。浆果黑色,球形,径约6毫米。花期3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区林下阴处。分布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根茎,分支,上有残茎痕,须状根较租,稀疏,外表棕黄色,弯曲,长约15~30厘米,直径约3毫米。质硬脆,易断,断面平整,中间有黄色柔韧的木心,周围浅黄白色。气无,味淡而粘。
产贵州、四川等地。
药理作用
用四种不同方法提取的制剂(Ⅰ、Ⅱ、Ⅲ、Ⅳ),给麻醉蛙皮下注射(37.5克/公斤),有朋显的强心作用;Ⅱ、Ⅲ、Ⅳ给麻醉兔静脉注射(4.69克和9.38克/公斤),也有同样效果;不麻醉犬用Ⅲ、Ⅳ静脉注射(4.69克、9.38克和14.1克/公斤),能使心音显着增强,心率减慢较其他强心甙明显;Ⅲ大量(14.1克/公斤)注射时出现过早搏动,呕吐和排便,给药7~12天内有食欲减退,反应迟钝,轻度共济失调。
性味
甘,平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温。"
②《天宝本草》:"甘淡,微温。"
③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甘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,健脾消积。治虚损咳喘,痰中带血,肠风下血,食积胀满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治劳伤气血虚损,耳鸣,清火化痰,消气肿痞满积聚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虚咳,清气火。"
③《天宝本草》:"补脾,润肺,壮筋。治肠风下血,痔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胸腹胀及小儿食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咳嗽痰中带血:百尾笋五钱,蒸冰糖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②治肺气肿:竹林霄、白鲜皮、鹿衔草,炖鸡服."四川冲药志》)
③治病后体虚遗尿:百尾笋一两,岩白菜一两,大苋菜一两。炖肉吃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④接骨:百尾笋、水冬瓜、野葡萄根、泽兰,加酒共捣烂包伤处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备注
百尾笋药材,除上述品种外,尚有同属植物广东万寿竹的根及根茎,亦同等使用。参见"竹叶参"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龟版
- 琴唇万带兰
- 海莲叶
- 白鲜皮
- 土人参叶
- 土大黄叶
- 盘龙七
- 虱子草
- 黄葛树
- 凸额马先蒿
- 天水蚁草
- 兔毛蒿
- 芭蕉头
- 鸨肉
- 山飘儿草
- 大杜鹃
- 毛花洋地黄
- 野槟榔
- 黄木耳
- 裕民贝母
- 鞭叶铁线蕨
- 中华剑蕨
- 百药煎
- 枪刀菜根
- 迭裂黄堇
- 五叶薯
- 白苏子油
- 羊毛草根
- 红花木莲
- 藤杜仲
- 展花乌头
- 野菠菜
- 山楂
- 银背藤
- 鸢油
- 吉龙草
- 棕板
- 覆盆子
- 裂果卫矛
- 大麦苗
- 鸡血李
- 山乌珠叶
- 鳞瓦韦
- 桃儿七果
- 山红稗
- 臭黄荆根
- 甜瓜子
- 苦楝菌
- 小叶榕
- 华南胡椒
- 杜鹃花叶
- 制何首乌
- 犁头草
- 丁香蓼
- 麻腐
- 滴滴花
- 两指剑
- 红娘子
- 羊蹄甲
- 小黑药
- 红丝线
- 南瓜藤
- 带叶报春花
- 撒发
- 烧伤藤
- 红花鹅掌柴
- 徐长卿
- 一枝蒿
- 四楞蒿
- 朱兰
- 指天蕉
- 盐蒿
- 白背青荚叶
- 榆枝
- 羊奶子
- 白附子
- 羊耳菊
- 刺黄连
- 芸薹
- 樱桃核
- 薏苡叶
- 盐肤木根皮
- 罂粟
- 椰子壳
- 莸叶醉鱼草
- 油胡桃
- 岩风子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盐匏藤
- 玉米
- 玉米须
- 羊蹄
- 芋头
- 芫花
- 莺
- 薏苡根
- 洋鸭
- 羊胰
- 油茶花
- 盐肤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