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三七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黄三七
拼音注音
Huánɡ Sān Qī
别名
土黄连、太白黄连、野黄连
英文名
Rhizom of Common Souliea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黄三七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ouliea vaginata(Maxim.) Franch.[Coptis ospirocarpa Brühl;Isopyrum vaginatum Maxim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挖,根茎带土晒干,去净泥土用;全草阴干用。
原形态
黄三七,多年生草本,高25-75cm。根状茎粗壮,粗4-9mm,有分枝,疏生纤维状根。茎直立,无毛或近无毛,近基部有2-4片膜质鞘,在鞘之上通常生2叶;叶柄长5-34cm;叶为二至三回三出复叶;叶片三角形,长达24cm,具长柄;三回裂片菱形,再一至二回近羽状分裂,边缘具不等的锯齿,无毛。部状花序具4-6花;苞片卵形,膜质;花两性,先叶开放,直径1.2-2.4cm,花梗与花约等长;萼片5,花瓣状,倒卵形,长8-11mm,宽4-7mm,具3脉,先端圆,呈不规则浅波状,白色;花瓣5,宽倒卵形或扇形,长为萼片之半或更短,具多条脉,先端稍平或略圆,有时具小牙齿;雄蕊多数,长4-7mm,花丝狭线形,花药近椭圆形;心皮1-2,狭长圆形,长7-9mm,花柱短,柱头面中央微凹。蓇葖果1-2,长3.5-7cm,具明显的网脉,基部具细柄。种子12-16,长3-4mm,黑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00-3900m的山地林中、林缘或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,横走或斜生,呈鸡爪状分枝,粗4-9mm。表面黄棕色,有明显环节,腹面疏生纤维状根,并可见脱落的根迹。茎长25-75cm,无毛或近无毛,基部具2-4片膜质的宽鞘,鞘之上通常有2叶。叶二至三回三出全裂,无毛;叶片三角形,长达24cm,中央三回裂片再一至二回羽状分裂,边缘具不等锯齿;叶柄长5-34cm。总状花序。蓇葖果1-2,条形,种子黑色,表面具网状洼陷。气微,味苦,凉。[br]以干燥,无杂质泥砂为佳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铁破锣皂甙(beesioside)Ⅲ、Ⅳ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心;肺;胃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除烦;解毒消肿。主主治热病烦躁;心悸怔忡;骨蒸潮热;咽炎;口腔炎;结膜炎;疮痈肿毒;湿热泄泻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各家论述
《陕西中草药》:泻火燥湿,清心除烦,抗菌消炎,健胃。治咽炎,结膜炎,口腔炎,骨蒸潮热,心慌心悸,烦躁不安,菌痢,肠炎,痈疮肿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三七
拼音注音
Huánɡ Sān Qī
别名
太白黄连、土黄连[陕西太白山]
来源
毛茛科黄三七属植物黄三七Souliea vaginata (Maxim.) Franch.,以根状茎入药。秋季采,洗净,晒干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泻火解毒,清心除烦。用于眼结膜炎,口腔炎,咽炎,热病心烦,肠炎,痢疾,痈疮肿毒。
用法用量
2~3钱;外用适量,研粉调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黄三七
拼音注音
Huánɡ Sān Qī
别名
土黄连、太白黄连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长果升麻的根茎、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5~75厘米。根状茎粗壮,分枝,须根多数。茎直立,下部生2~4片膜质鞘,在鞘之上通常生2叶。叶通常为2回3出复叶;叶片三角形,长达24厘米,指片具长柄,3回裂片近羽状细裂,小裂片卵形至披针形,疏生锯齿;叶柄长5~34厘米。总状花序具4~6花;苞片卵形;花先叶开放,直径1.2~1.4厘米;萼片5,白色,倒卵形;花瓣5,小,宽卵形或扇形,长为萼片的1/3~1/2;雄蕊多数;心皮1~3。蓇葖果条形,长3.5~7厘米,基部渐狭成细柄,具明显的网脉。种子表面生网状洼陷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坡地。分布西藏、云南、四川、青海、甘肃、陕西等地。
形状
干燥根茎多分枝,呈鸡爪状,长3~7厘米,表面黄棕色至紫棕色,有明显的环节及细纵纹。质硬而脆,断面棕色至棕黑色,常见圆形空洞。周围着生多数须根,须根棕黑色,短小,弯曲,多已折断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草药》:"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《陕西中草药》:"泻火燥湿,清心除烦,抗菌消炎,健胃。治咽炎,结膜炎,口腔炎,骨蒸潮热,心慌心悸,烦躁不安,菌痢,肠炎,痈疮肿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缨菊
- 鼬鼠肉
- 宜昌楼梯草
- 水飞蓟
- 败毒草
- 一叶萩
- 扶桑金星蕨
- 千金坠
- 猪苓
- 古柯
- 香构
- 水稻清
- 蛤壳
- 黄紫堇
- 小花梾木
- 白云瓜
- 三楞筋骨草
- 三叉虎根
- 稻谷芒
- 尖顶地星
- 红地榆
- 藕粉
- 紫雪花
- 一颗血
- 白花菜
- 甲香
- 石刁柏
- 茼蒿
- 鱼脑石
- 矮人陀
- 山羊角
- 茯苓皮
- 救必应
- 川谷根
- 藕节
- 毛莲蒿
- 黄鲴鱼
- 大叶紫薇
- 虎皮草
- 石鳖
- 茉莉叶
- 蚌壳草
- 猪脾
- 点腺过路黄
- 幼油草
- 黑壳楠
- 豆瓣七
- 紫油木叶
- 水红木叶
- 鼠胆
- 川牛膝
- 水芹菜
- 野花椒皮
- 竹叶子
- 鱼串草
- 草红藤
- 牛肋筋
- 蜂房
- 紫红鞭
- 雕骨
- 大昏头鸡
- 黄缅桂果
- 花皮胶藤
- 通骨消茎叶
- 牛目椒
- 野颠茄
- 诃子叶
- 大烟锅草
- 茶绒
- 岩败酱
- 滇白芷
- 青刺尖
- 小花鸢尾
- 青葙
- 蟒蛇草
- 楮树白皮
- 银紫丹参
- 角螺厣
- 乌苏里黄芩
- 火绳树
- 雪药
- 水细辛
- 建神曲
- 地绵绵
- 粤万年青
- 大果卫矛
- 陈火腿骨
- 小叶野决明
- 沼地马先蒿
- 芦根
- 蜂蜡
- 芋梗
- 芙蓉花
- 芭茅果
- 白绿叶
- 草金杉
- 假葡萄
- 鹈鹕脂油
- 獐耳细辛
- 滇丹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