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金杉
《中华本草》:草金杉
拼音注音
Cǎo Jīn Shān
别名
登亚严、七头风、糙叶地丁、松香草、野杉根
英文名
Herb of Indian Pentanema
出处
出自《红河中草药》本品还可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,小便短赤,感冒,外伤出血等症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白背苇谷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ntanema indicum (L) Ling var. hypoleucum (Hand.-Mazz.) Ling [Inula indica L.var. hypoleu-ca Hand.-Mazz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白背苇谷草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达1m。高达1m。茎直立,圆柱形,紫黑色,上产分枝伸展,具纵沟,疏被白色柔毛。单叶互生,粗糙;叶片绒形,长2-5cm,宽约3mm,先端稍钝,基部耳状抱茎,全缘,反卷,上面暗绿色,疏被白色短毛,下面密被白厚茸毛。头状花序单生枝顶及叶腋,花梗密被棕黄色短毛;苞片披针状线形,2-3列,被棕黄色毛;舌状花鲜黄色,中内管状花金黄色。瘦果有刺状冠。花期2-7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2000m的较干燥的半山坡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躜6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淡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水通淋。主痄肋;咽喉肿痛;石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红河中草药》:清热解毒,利水通淋。2.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治疳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草金杉
拼音注音
Cǎo Jīn Shān
别名
七头风,糙叶地丁、松香草、野杉根(《红河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红河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自背苇谷草的全草。夏、秋季采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栽培
生于较干燥的半山坡草地。分布云南、广西。
生境分布
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圆柱形,紫黑色,上部分枝伸展,具纵沟,疏被白色柔毛。单叶互生,革质,粗糙;叶片线形,长2~5厘米,宽约3毫米,先端尖,基部耳状抱茎,全缘,反卷,上面暗绿色,疏被白色短毛,下面密被白色或棕黄色长绵毛。头状花序单生枝顶及叶腋,花梗密被棕黄色短毛;苞片披针状线形,2~3列,被棕黄色毛;管状盘花金黄色,外围舌状花鲜黄色。瘦果有刺状冠毛。
性味
《红河中草药》:"淡,凉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红河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,利水通淋。"
②《广西植物名录》:"治疳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腮腺炎:干草金杉五钱,葱、姜适量,煎服;外用葱、白糖、明矾等量,捣敷。
②治扁桃体炎:干草金杉五钱,煎服。
③治肾结石、膀胱结石、尿道结石:干草金杉一两,煎服;米酒汁或白酒和糖为引。
④治眼结膜炎,角膜云翳:鲜草金杉适量,煎水外洗;同时内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粤瓦韦
- 姊妹树
- 黄蜀葵
- 薯莨
- 大夜关门根
- 刺玫
- 手掌参
- 巴豆壳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地蔷薇
- 球核荚蒾
- 杜鹃
- 珊瑚冬青
- 钩苞大丁草
- 马蹄草
- 锯叶竹节树
- 臭山羊
- 罗锅底
- 蜀葵花
- 水红木花
- 石斑鱼
- 多蒴曲尾藓
- 石花
- 滇绿豆
- 金雀根
- 水狼萁
- 三丫苦叶
- 曾青
- 鲦鱼
- 黄三七
- 大白杜鹃
- 黄缨菊
- 鼬鼠肉
- 宜昌楼梯草
- 水飞蓟
- 败毒草
- 一叶萩
- 扶桑金星蕨
- 千金坠
- 猪苓
- 古柯
- 香构
- 水稻清
- 蛤壳
- 黄紫堇
- 小花梾木
- 白云瓜
- 三楞筋骨草
- 三叉虎根
- 稻谷芒
- 尖顶地星
- 红地榆
- 藕粉
- 紫雪花
- 一颗血
- 白花菜
- 甲香
- 石刁柏
- 茼蒿
- 鱼脑石
- 矮人陀
- 山羊角
- 茯苓皮
- 救必应
- 川谷根
- 藕节
- 毛莲蒿
- 黄鲴鱼
- 大叶紫薇
- 虎皮草
- 石鳖
- 茉莉叶
- 蚌壳草
- 猪脾
- 点腺过路黄
- 幼油草
- 黑壳楠
- 豆瓣七
- 紫油木叶
- 水红木叶
- 鼠胆
- 川牛膝
- 水芹菜
- 野花椒皮
- 竹叶子
- 鱼串草
- 草红藤
- 牛肋筋
- 蜂房
- 紫红鞭
- 雕骨
- 大昏头鸡
- 黄缅桂果
- 花皮胶藤
- 通骨消茎叶
- 牛目椒
- 野颠茄
- 诃子叶
- 大烟锅草
- 茶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