粤瓦韦
《中华本草》:粤瓦韦
拼音注音
Yuè Wǎ Wéi
别名
小金刀、叶下子、大茅镰、骨牌伸筋、独立枝生、剑丹、一枝枪
英文名
kuangtung Lepisoru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蕨类植物图谱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粤瓦韦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episorus Obscure-venuiosus (Hayata)Ching[Polypodium obscure-venulosum Hayata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25-40cm。根茎横生,被黑色、卵状披针形鳞片,顶端长渐尖,边缘具微齿,最后脱落。叶远生;叶柄长3-6cm,基部被鳞片,黑褐购,向上无毛;叶片革质,狭披针形,长25-35cm,宽2-3cm,中部以下最宽,两端渐狭,先端长渐尖或呈尾状,基部楔形,全缘,深绿色,上面有斑点状水囊,下面沿中脉附近疏生鳞片,干后略反卷;中脉两面稍隆起,侧脉不明显。孢子囊群圆形,橙黄色,在中脉两侧各排成1行,位于中脉与叶边中央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树干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凉
归经
入肺、脾、膀胱三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水通淋;止血。主咽喉肿痛;痈肿疮疡;烫火伤;蛇咬伤;小儿惊风;呕吐腹泻;热淋;吐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6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湖南药物志》:用于咽喉肿痛、小儿惊风、肾炎、尿道炎。吐血、肠胃炎、烧烫伤、蛇咬伤;孢子囊群用治麻疯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拿身草
- 陀罗紫菀
- 食盐
- 枯萝卜
- 软皮树
- 藏茴香
- 老牛揣
- 白侧耳
- 兴木蒂那布
- 风藤草根
- 酸模叶橐吾
- 糯稻根
- 独一味
- 鸡内金
- 橙叶
- 大叶金锦香
- 省藤
- 月季花根
- 草木王
- 镰叶瘤足蕨
- 金发草
- 獐骨
- 黄杨子
- 苤蓝
- 大叶胡枝子
- 巴豆霜
- 榧根皮
- 交剪草
- 球核荚蒾
- 黄波罗果
- 姊妹树
- 白扁豆皮
- 蓖麻
- 水木草
- 石蚕
- 过山青
- 水榆果
- 东北雷公藤
- 小儿血参
- 竹鼠子油
- 射罔
- 牛巴嘴
- 樟梨子
- 小花吊兰
- 地浆
- 白粉藤
- 假苦瓜
- 龙胡子
- 凤冠草
- 老虎刺
- 荜茇根
- 蚌
- 鸡蛋七叶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大沙叶
- 赤阳子
- 水枇杷
- 野豌豆
- 翅果唐松草
- 钓鱼竿
- 过路惊
- 葛根
- 硬骨凌霄
- 苋
- 天蓬子根
- 鸬鹚涎
- 鸡脚莲
- 银老梅
- 白果根
- 常春卫矛
- 鸡血
- 八角金盘
- 驴耳风毛菊
- 黄槿
- 草果
- 假连翘叶
- 卷边桩菇
- 黄蜀葵叶
- 电灯花
- 虾蟆皮
- 大地棕根
- 铅灰
- 紫草
- 直杆蓝桉叶
- 鲫鱼藤
- 蓖麻根
- 杜鹃
- 刺血红
- 臭黄荆根
- 鸡心七
- 鸡肚肠草
- 测试
- 虎耳还魂草
- 壁钱幕
- 鳝鱼血
- 连蕊茶
- 镰片假毛蕨
- 鹿角
- 灯心草根
- 牛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