钓鱼竿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钓鱼竿
拼音注音
Diào Yú Gān
别名
见毒消
来源
玄参科腹水草属植物长穗腹水草Veronicastrum stenostachyum (Hemsl.) Yamazaki,腹水草V. axillare (Sieb. et Zucc.) Yamazaki或宽叶腹水草V. latifolium (Hemsl.) Yamazaki均以全草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水消肿,散瘀止痛。用于肺热咳嗽,肝炎,水肿;外用治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,烧烫伤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钓鱼竿
拼音注音
Diào Yú Gān
别名
小钓鱼竿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腹水草(《成都中草药》),一串鱼、串鱼草、小串鱼(四川)。
出处
《草木便方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毛脉腹水草、宽叶腹水草或长穗腹水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①毛脉腹水草
多年生草本,茎细长,有棱,多少呈蔓状生长,偶有稀毛。单叶互生,有柄;叶片阔卵圆形至披针形,长7一14厘米,宽2.5~6厘米,先端渐尖至尖尾状,边缘有锯齿,脉上下面被有直立的硬毛,下面较多。穗状花序,腋生,长1~3厘米,花两性,管状,花萼5裂,线状披针形至线形,淡绿色;花冠红色,4~5裂;雄蕊2,花丝很长,有白色茸毛,伸出花管之外;雌蕊1,心皮2个,子房上位,2室,柱头细长,伸出于管外,较雄蕊为短。蒴果圆锥状卵形,种子多数。花期9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于林下、石缝等阴湿处。分布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②宽叶腹水草
形态与毛脉腹水草相似,惟叶片较短,呈阔卵形,中脉无毛。
③长穗腹水草
形态与毛脉腹水草相似,惟叶较狭长,中脉无毛,花序长,一般长4~6厘米。
性味
苦,凉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苦,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凉,味微苦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行水,消肿,解毒。治肺热咳嗽,水肿,淋病,目赤,跌打损伤,烫伤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祛毒,搜风,除湿,利筋骨,行气,消瘀,生肌。治小儿惊风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咳嗽,涂烫伤,口嚼涂疮生肌。"
③《天宝本草》:"平肝,降气。治火目,云雾遮晴,螬疳,心胃气痛。"
④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清血热,行气,消水胀。治腰痛,散瘰疬。"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清热解毒。治肺热咳嗽,蛇伤及火烫伤。"
⑥治月经不通,淋病,疔疮,跌打损伤。(四川)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辣椒
- 玳瑁肉
- 鹅脚板根
- 玳瑁
- 杜父鱼
- 顶头马蓝
- 貂尾
- 鄂报春
- 短柄五加
- 灯笼婆婆纳
- 灯台莲
- 盾叶唐松草
- 栓皮栎
- 淡竹根
- 灯油藤子
- 鹅胆
- 豆根木蓝
- 豆腐渣果
- 钉耙七
- 滇五味
- 点头菊
- 稻槎菜
- 滇南美登木
- 滇白芷果
- 杜楝
- 点地梅
- 豆腐浆
- 淡豆豉
- 都咸子
- 都咸子树皮
- 胆木
- 莪术
- 钉头果
- 峨嵋耳蕨
- 鹅腿骨
- 灯笼草
- 鹅肠菜
- 峨眉黄芩
- 滴水珠
- 椴叶独活
- 豆瓣香
- 柔软石韦
- 虎头兰
- 泡花子
- 荷莲豆菜
- 秦皮
- 薄荷素油
- 青丝线
- 滇列当
- 滇西风毛菊
- 紫梢花
- 多齿蹄盖蕨
- 皱叶变豆菜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赤茯苓
- 丁公藤
- 天水蚁草
- 牛肋筋
- 峨眉紫金牛
- 鳆鱼
- 野棕
- 一枝黄花
- 老鸦胆叶
- 蝇子草
- 吴茱萸叶
- 骨把
- 干岩矸
- 羊角桃
- 野山楂
- 牛筋草
- 洋地黄
- 云杉球果
- 桔梗
- 紫草茸
- 独叶一枝花
- 益智
- 橘络
- 鸭脚板草
- 红川乌
- 大过路黄
- 矮叶书带蕨
- 芡实叶
- 蟾蜍胆
- 合萌
- 漏斗瓶蕨
- 龙胆地丁
- 落葵
- 磨盘草子
- 杏仁
- 广金钱草
- 辣辣菜
- 冲天果
- 麋脂
- 青杠膏
- 蛇附子
- 蔓荆子
- 秀丽野海棠
- 刺梨根
- 白果根
- 白鹤灵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