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肉
《中华本草》:驴肉
拼音注音
Lǘ Ròu
别名
驴、漠骊、毛驴
英文名
donkeye as food
出处
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驴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asin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净驴宰杀后,剥皮,取肉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驴,体型比马小,体重一般200kg左右。驴肉的头型较长,眼圆,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。颈部长而宽厚,颈背鬃毛短而稀少。躯体匀称,四肢短粗,蹄质坚硬。尾尖端处生有长毛。驴的体色主要以黑、栗、灰三种为主。中国着名的品种关中驴,体型高大,繁殖力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驴性情较温驯,饲养管理方便,饲料粗劣。主要以麦秸、谷草为食,也吃高粱、大麦、豆类。资源分布:中国北部地区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;酸;性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补血益气。主劳损;风眩;心烦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煮食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衍义》:驴肉食之动风,脂肥尤甚,屡试屡验,《日华子》以为止风狂,治一切风,未可凭也。2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风狂,愁忧不乐,能安心气。3.《日华子本草》:解心烦,止风狂,酿酒治一切风。4.《饮膳正要》:野驴,食之能治风眩。5.《本草纲目》:补血益气,治远年劳损;煮汁空心饮,疗痔引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驴肉
拼音注音
Lǘ Ròu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马科动物驴的肉。
原形态
驴(《说文》),又名:漠骊(《纂文》),毛驴。
体形如马而较小,成横的长方形。头大,眼圆,耳长。面部平直,头颈高扬,颈部较宽厚,鬃毛稀少。四肢粗短,蹄质坚硬。尾基部粗而末梢细。体毛厚而短,有黑色、栗色、灰色3种。颈背部有一条短的深色横纹,嘴部有明显的白色嘴圈。耳廓背面同身色,内面色较浅,尖端几呈黑色。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。
性味
甘酸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血,益气。治劳损,风眩,心烦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风狂,愁忧不乐,能安心气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解心烦,止风狂,酿酒治一切风。"
③《饮膳正要》:"野驴,食之能治风眩。"
④《纲目》:"补血益气,治远年劳损;煮汁空心坎,疗痔引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复方
治风狂,忧愁不乐,安心气:乌驴肉不以多少,切,于豆豉中烂煮熟,入五味,空心食之。(《饮膳正要》驴肉汤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朴松实
- 川乌
- 焦槟榔
- 虎尾轮
- 南方红豆杉
- 鸡毛菜
- 金线鱼
- 朱兰
- 冰糖
- 杜鹃花叶
- 鼋肉
- 了哥王
- 小石仙桃
- 桑白皮
- 漏斗菜
- 蓝猪耳
- 藏羚角
- 八月炸
- 红轮千里光
- 藤槐
- 棉籽
- 腊雪
- 河豚子
- 蟾蜍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薄荷露
- 叶子花
- 金合欢
- 白菖
- 黍根
- 鳕鱼鳔
- 绵毛马兜铃
- 筋骨草
- 贯众叶溪边蕨
- 白茅根
- 葡萄根
- 火腿
- 飞扬草
- 石串莲
- 广藿香
- 茜草根
- 直杆蓝桉叶
- 珊瑚冬青
- 大细辛
- 叶象花
- 牙刷草
- 山茴芹
- 山牛毛毡
- 普陀南星
- 三朵云
- 铅灰
- 罗锅底
- 麝香
- 白云瓜
- 金雀根
- 安徽杜鹃
- 绣球防风
- 白常山
- 红背叶
- 遍地金
- 豺皮樟
- 土贝母
- 防风花
- 酒饼叶
- 象牙草
- 鳖甲胶
- 全毛悬钩子
- 花拐藤根
- 金樱根
- 下草
- 黑沙蒿根
- 黄斑龙胆
- 向日葵根
- 旱前胡
- 卵叶鳞始蕨
- 盘龙参
- 白果叶
- 海州常山
- 五托莲
- 番荔枝根
- 翠羽草
- 楹树
- 大毛红花
- 鼋膏
- 松树梢
- 黄鹌菜
- 鸡爪花
- 狗爪樟皮
- 高山黄华根
- 月见草油
- 地盘松球
- 石楠
- 毛风藤
- 桂花露
- 蜡瓣花根
- 过路惊
- 铁扇子
- 芦荟花
- 葛叶
- 鳢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