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肉
《中华本草》:驴肉
拼音注音
Lǘ Ròu
别名
驴、漠骊、毛驴
英文名
donkeye as food
出处
出自《千金.食治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驴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asin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净驴宰杀后,剥皮,取肉,鲜用或冷藏。
原形态
驴,体型比马小,体重一般200kg左右。驴肉的头型较长,眼圆,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。颈部长而宽厚,颈背鬃毛短而稀少。躯体匀称,四肢短粗,蹄质坚硬。尾尖端处生有长毛。驴的体色主要以黑、栗、灰三种为主。中国着名的品种关中驴,体型高大,繁殖力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驴性情较温驯,饲养管理方便,饲料粗劣。主要以麦秸、谷草为食,也吃高粱、大麦、豆类。资源分布:中国北部地区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;酸;性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补血益气。主劳损;风眩;心烦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煮食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衍义》:驴肉食之动风,脂肥尤甚,屡试屡验,《日华子》以为止风狂,治一切风,未可凭也。2.《千金·食治》:主风狂,愁忧不乐,能安心气。3.《日华子本草》:解心烦,止风狂,酿酒治一切风。4.《饮膳正要》:野驴,食之能治风眩。5.《本草纲目》:补血益气,治远年劳损;煮汁空心饮,疗痔引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驴肉
拼音注音
Lǘ Ròu
出处
《千金·食治》
来源
为马科动物驴的肉。
原形态
驴(《说文》),又名:漠骊(《纂文》),毛驴。
体形如马而较小,成横的长方形。头大,眼圆,耳长。面部平直,头颈高扬,颈部较宽厚,鬃毛稀少。四肢粗短,蹄质坚硬。尾基部粗而末梢细。体毛厚而短,有黑色、栗色、灰色3种。颈背部有一条短的深色横纹,嘴部有明显的白色嘴圈。耳廓背面同身色,内面色较浅,尖端几呈黑色。腹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。
性味
甘酸,平。
功能主治
补血,益气。治劳损,风眩,心烦。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风狂,愁忧不乐,能安心气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解心烦,止风狂,酿酒治一切风。"
③《饮膳正要》:"野驴,食之能治风眩。"
④《纲目》:"补血益气,治远年劳损;煮汁空心坎,疗痔引虫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。
复方
治风狂,忧愁不乐,安心气:乌驴肉不以多少,切,于豆豉中烂煮熟,入五味,空心食之。(《饮膳正要》驴肉汤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土
- 黑腺珍珠菜
- 岩指甲花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广西狗牙花
- 柱果木榄叶
- 南瓜七
- 光叶石楠
- 枸骨根
- 穿地龙
- 绿段草
- 披麻草根
- 鸡胆
- 细柱五加
- 竹叶参
- 芋头
- 骨把
- 巴旦杏仁
- 粟米草
- 金耳环
- 红丹参
- 黄瓜皮
- 银边吊兰
- 青杠膏
- 宿苞豆
- 台湾土豆蔻
- 家麻树
- 龙眼花
- 金光菊
- 荩草
- 凤尾蕉花
- 川莓
- 劲直酢浆草
- 鸭跖花
- 假荔枝根
- 木槿叶
- 台湾榕
- 三叶青
- 羊胲子
- 林背子
- 吊岩风
- 硬水黄连
- 蓝桉
- 鱼藤
- 绿矾
- 鸡爪乌
- 尖连蕊茶根
- 鼻烟
- 崖姜
- 大树跌打
- 苦地胆根
- 黄毛榕
- 假菠菜
- 野辣子
- 华风车子根
- 紫八宝
- 野木鱼
- 海龙
- 吴茱萸根
- 蓝叶棵
- 八角枫叶
- 竹砂仁
- 白花草
- 打箭菊
- 白石榴根
- 漆子
- 亚香棒虫草
- 黄心果
- 鸡爪槭
- 一口红
- 水红木叶
- 绵羊角
- 毛连
- 树葫芦
- 羽叶丁香
- 绿玉树
- 倒地铃
- 龙牙草根
- 苤蓝
- 箭杆七
- 火秧竻蕊
- 台湾千金藤
- 辣薄荷
- 刺榆叶
- 椰子浆
- 秋木瓜
- 铁精
- 小蓑衣藤
- 美味牛肝
- 大树甘草
- 蛇附子
- 野花椒
- 鸡嗉子根
- 猫耳朵草
- 珠儿参
- 芭蕉头
- 丝绵木
- 索骨丹
- 黄筒花
- 牛巴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