橙叶
《中华本草》:橙叶
拼音注音
Chénɡ Yè
英文名
Leaf of Sweet Orange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甜橙Citrus sinensis (L.)Osbeck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sinensis (L.)Osbeck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甜橙 常绿小乔木,高3-8m。树冠圆形,分枝多,无毛,有刺或无刺,幼技有棱角。叶互生,单身复叶;叶柄长0.6-2cm,叶翼狭窄,宽2-3mm,顶端有关节;叶片质较厚,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6-12cm,宽2.3-5.5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微凹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波状全绿,或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,有半透明油腺点。花1至数朵簇生叶腋,白色,有柄; 花萼3-5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舌形,长约1.5cm,宽约7mm,向外反卷;雄蕊19-28,花丝下部连合成5-12束,雌蕊1,子房近球形,10-13室,柱头头状,花柱细,不脱落。柑果扁圆形或近球形,直径6-9cm,橙黄色或橙红色,果皮较厚,不易剥离,瓤囊8-13,果汁黄色,味甜。种子楔状卵形,表面平滑。花期4月,果熟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和江河湖泊的沿岸。资源分布: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芳樟醇(linalool),柠檬醛(citral),柠檬烯(limonene)等。
性味
辛;苦;性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痛。主疮疡肿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岭南采药录:捣烂敷疮,能止疼散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橙叶
拼音注音
Chénɡ Yè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。
化学成分
橙叶含挥发油0.2~0.3%,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、柠檬醛和柠檬烯等。
功能主治
《岭南采药录》:"捣烂敷疮,能止疼散瘀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肉
- 月季花根
- 食盐
- 人头七
- 省藤
- 白茅根
- 糯稻根
- 乳源木莲果
- 粟米
- 都拉鸢尾
- 紫花卫矛
- 万年青叶
- 虎石头
- 青蛇莲
- 黄杨子
- 独一味
- 长杆兰
- 青葙子
- 大葫芦
- 大四块瓦
- 柘木
- 兴木蒂那布
- 猪獠参
- 猪肾
- 楮茎
- 棕榈花
- 山木通根
- 獐骨
- 白骨走马
- 黄寿丹
- 大叶骨牌草
- 辣子草
- 桂花
- 藏茴香
- 小花清风藤
- 鸲鹆
- 大榆蘑
- 枫香寄生
- 长梗千里光
- 南五味子叶
- 大叶凤尾
- 大叶拿身草
- 浮萍
- 大叶胡枝子
- 獭肝
- 婆罗门皂荚
- 金边莲
- 戴星草
- 草金杉
- 酒糟
- 白马骨
- 三七
- 蒜梗
- 蛤蜊肉
- 虎耳还魂草
- 福建胡颓子叶
- 黄瓜子
- 鹰不扑
- 山羊肝
- 香草兰
- 鸡公柴
- 电灯花
- 川山橙根
- 罗汉松叶
- 红土子
- 野豌豆
- 小黑药
- 铅丹
- 玫瑰茄
- 棕竹根
- 云南红豆蔻
- 楮树根
- 牛巴嘴
- 苒苒草
- 水木草
- 鬼臼
- 阴香叶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水苏
- 蓖麻根
- 铅灰
- 赤阳子
- 银老梅
- 石螃蟹
- 凤冠草
- 挖耳草根
- 驴耳风毛菊
- 水榆果
- 鱼狗
- 牛齿
- 长白楤木
- 野芫荽
- 香橼根
- 荷梗
- 蛇葡萄
- 芭蕉根
- 和合草
- 石蝴蝶
- 黄芩子
- 多裂委陵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