褐带环口螺
《中华本草》:褐带环口螺
拼音注音
Hè Dài Huán Kǒu Luó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lophorus martensianus Moelldendorff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单间采捕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贝壳中等大,壳质较厚,坚固,呈低圆锥形,壳高16-28mm,宽17-27mm。螺层5个,体螺层膨大,近壳口处更大,故下部呈圆球形。缝合线深。壳面光滑,有光泽,呈淡黄色,并具有褐色雾状花纹及环带。体螺层周缘下方有一条较宽的棕褐色环带。壳面生长纹细。壳口圆形,周缘完整、增厚,肉面光滑呈白次状。厣角质粟色,上有螺旋形环纹,核位于中央。脐孔圆形,呈洞穴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石来岩丘陵地带、灌木丛及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欠国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功能主治
涩尿;止痢。主小儿遗尿;尿频;赤白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烧煮,4-5个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吊罗果
- 黄筒花
- 骆驼蹄瓣
- 骆驼脂
- 饿蚂蝗
- 椒蒿
- 狗筋蔓
- 蛇疙瘩
- 剑叶耳草
- 野大豆藤
- 粗榧枝叶
- 接筋草
- 狼油
- 饭团藤
- 满树星
- 极丽马先蒿
- 粉条儿菜
- 奶浆参
- 钩栲
- 鸡根
- 管仲
- 随手香
- 豆腐渣果
- 垂果大蒜芥
- 藿香根
- 见血清
- 追风伞
- 茳芒决明
- 黄花夹竹桃叶
- 竹叶兰
- 山麻黄
- 红叶木姜子根
- 黑参
- 刺果藤仲
- 蝴蝶暗消
- 木瓜核
- 箭杆风
- 蛤蜊粉
- 飞廉
- 蹋菜
- 龟版胶
- 北鱼黄草
- 墓头回
- 丁公藤
- 树茭瓜果
- 苋实
- 狗脚迹
- 金钟花
- 吕宋楸毛
- 苞叶木
- 山黄麻叶
- 野漆树叶
- 藿香
- 山白菊
- 广西过路黄
- 蛤蒌
- 黄龙藤
- 漆树根
- 石青菜
- 母猪藤根
- 金不换
- 蝎子七
- 苦檀子
- 土贝母
- 炙红芪
- 方叶五月茶
- 苦地丁
- 杏子
- 熊胆
- 黄练芽
- 四脚蛇
- 大树跌打
- 过塘蛇
- 草果药
- 昂天莲
- 地钱
- 蝮蛇
- 常春藤
- 建兰根
- 苍蝇草
- 金牛七
- 广西十大功劳
- 华南紫萁
- 水蔓青
- 铜棒锤
- 蛇百子
- 南方六道木
- 赤芍药
- 血桐
- 小茅香
- 太平莓
- 黑壳楠
- 鸽粪
- 千脚虫
- 地龙
- 石瓜子莲
- 红椋子
- 光叶海桐根
- 萆薢
- 九节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