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樟根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香樟根
拼音注音
Xiānɡ Zhānɡ Gēn
别名
香通、走马胎、土沉香、山沉香
英文名
Comphortree Root
出处
出自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樟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nnamomum camphora (L.) Presl[Laurus camphora 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不宜火烘,以免香气挥发。
原形态
樟,常绿乔木,高20-30m。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,纵裂;小枝淡褐色,光滑;枝和叶均有樟脑味。叶互生,革质,卵状椭圆形以至卵形,长6-12cm,宽3-6cm,先端渐尖,基部钝或阔楔形,全缘或呈波状,上面深绿色有光泽,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,无毛,幼叶淡红色,脉在基部以上3出,脉腋内有隆起的腺体;叶柄长2-3cm。圆锥花序腋生;花小,绿白色或淡黄色,长约2mm;花被6裂,椭圆形,长约2mm,内面密生细柔毛;能育雄蕊9,花药4室;子房卵形,光滑无毛,花柱短;柱头头状。核果球形,宽约1cm,熟时紫黑色,基部为宿存、扩大的花被管所包围。花期4-6月。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或野生于河旁,或生于较为湿润的平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,直径4-10cm,厚2-5mm,或为不规则条块状,外表赤棕色或暗棕色,有栓皮或部分脱落,横断面黄白色或黄棕色,有年轮。质坚而重。有樟脑气,味辛而清凉。[br]以片张大、色黄白、气味浓厚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根含挥发油,其主要成分为黄樟醚(safrole),松油醇(terpineol)等;还含新木姜子碱(laurolitsine)及网状番荔枝碱(reticuline)等生物碱。
性味
辛;温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温中止痛;辟秽和中;祛风除湿。主胃脘疼痛;霍乱吐泻;风湿痹痛;皮肤瘙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;或研末调服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注意
气虚有内热者禁服。
复方
①治气胀、气痛:香樟根末五钱。熬甜酒吃。②洽风湿,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:香樟根五钱,铁筷子五钱,白龙须五钱,岩川芎五钱(生者各一两)。泡酒吃,早晚一次,每次服酒五钱。③治风湿疼痛:香樟根煎水外洗。④治歪嘴风:鲜香樟根二两,枫香树根皮五钱。混合捣烂,外包(歪左包右,歪右包左)。⑤治狐臭:香樟根为细末,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,搓揉腋下⑥治脚汗:鲜香樟根皮,捣烂,包脚底过夜。(①--⑥方均出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⑦治虫牙痛:樟根白皮加食盐少许,捣烂敷痛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一切气痛,理痹,顺气,并霍乱呕吐。2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治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。3.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理气,行血,健胃。治胃病,筋骨疼痛,狐臭,脚汗。4.《四川中药志》:避邪恶,除风湿。治霍乱腹胀,宿食不化,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香樟根
拼音注音
Xiānɡ Zhānɡ Gēn
别名
香通(《四川中药志》),走马胎(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),樟脑树根、土沉香、山沉香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。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。2~4月间采挖。洗净,切片硒干。不宜火烘,免失香气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樟木"条。
生境分布
产四川、贵州、广东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为横切或斜切的圆片,直径4~10厘米,厚2~5毫米。边缘有棕褐色的栓皮,常因干燥而脱落。切面淡棕色或黄棕色,有环状纹理。质硬,有樟脑气味。以片大、均匀、色黄白、气味浓香者为佳。
性味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辛,无毒。"
②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辛,温,无毒。"
归经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理气活血,除风湿。治上吐下泻,心腹胀痛,风湿痹痛,跌打损伤,疥癣瘙痒。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一切气痛,理痹,顺气,并霍乱呕吐。"
②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"治风湿疼痛,跌打损伤。"
③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理气,行血,健胃。治胃病,筋骨疼痛,狐臭,脚汗。"
④《四川中药志》:"避邪恶,除风湿。治霍乱腹胀,宿食不化,手足风湿痹痛及疥癣瘙痒。"
⑤《湖南药物志》:"发表,散寒,行气,活血,消肿,止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4~6钱;或浸酒。外用: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气胀、气痛:香樟根末五钱。熬甜酒吃。
②治风湿,跌打损伤,筋骨疼痛:香樟根五钱,铁筷子五钱,白龙须五钱,岩川芎五钱(生者各一两)。泡酒吃,早晚一次,每次服酒五钱。
③治风湿疼痛:香樟根煎水外冼。
④治歪嘴风:鲜香樟根二两,枫香树根皮五钱。混合捣烂,外包(歪左包右,歪右包左)。
⑤治狐臭:香樟根为细末,加入生米饭混合成团,搓揉腋下。
⑥治脚汗:鲜香樟根皮,捣烂,包脚底过夜。(①方以下出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⑦治虫牙痛:樟根白皮加食盐少许,捣烂敷痛处。(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鸢尾
- 麻鱼胆
- 蓖麻蚕
- 鸦胆子
- 马蹄甲
- 蓖麻根
- 鸡蛋七
- 鸢胆
- 鳖卵
- 锡矿
- 篦子草
- 蓖麻油
- 达仑木
- 薜荔根
- 乳香
- 香蒲
- 铁丝七
- 香附
- 鸢嘴
- 蚌泪
- 貒膏
- 马骨节
- 碱花
- 鲫鱼头
- 鸢脑
- 栲栗叶
- 鸢根
- 飞蛾树
- 莙荙子
- 香叶
- 苦白蜡
- 茸草
- 通草
- 附地菜
- 荠菜子
- 榕树
- 麦冬
- 苦苣苔
- 鸡骨菜
- 糠油
- 香芋
- 戎盐
- 蜂药
- 鞭叶铁线蕨
- 梅花冰片
- 盾叶唐松草
- 香唐松草
- 香蕉弄蝶
- 雪上一支蒿
- 通骨消茎叶
- 飞龙掌血叶
- 铁棒锤茎叶
- 阔叶十大功劳
- 空柄假牛肝
- 软骨过山龙
- 江西金钱草
- 高原点地梅
- 高原鸢尾子
- 麦瓶草种子
- 贵州獐牙菜
- 短腺小米草
- 荚果蕨贯众
- 等宽鳞毛蕨
- 马蔺根
- 篦齿蒿
- 飞机草
- 苦竹根
- 甲香
- 鸡冠子
- 胆南星
- 软蒺藜
- 雪猪骨
- 雪梨膏
- 箭叶苣
- 鸡眼草
- 蜂房
- 筋骨散
- 霸王七
- 鸭肫衣
- 鬼臼叶
- 盾叶莓
- 鸭脚艾
- 高粱
- 鸡屎白
- 鸳鸯
- 鹰不泊
- 苦楝叶
- 鸭舌草
- 芭蕉叶
- 甲鱼头
- 补血草
- 人乳汁
- 鸡爪七
- 鮧鱼涎
- 骨牌蕨
- 麦麸草
- 铁箍散
- 苦瓜根
- 鸡毛狗
- 豆腐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