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龙刍根
《*辞典》:石龙刍根
拼音注音
Shí Lónɡ Chú Gēn
出处
《浙江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灯心草科植物石龙刍的根茎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石龙刍"条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微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《陆川本草》:"行气,止痛,利水,清凉解毒。治衄血,热郁气胀,腹痛,小便不利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治失眠:石龙刍鲜茎连根六、七钱,洗净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石龙刍根
拼音注音
Shí Lónɡ Chú Gēn
别名
灯心草根
英文名
Rush root, root of Common Rush
出处
出自《浙江民间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根茎及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ncus setchuensis Buchen.[J.setchuensisBuchen.var.effusoides Buchen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部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石龙刍,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根茎多短缩,须根较坚硬。茎细弱,直径0.8-1.5mm,灰绿色,有纵条纹。叶多基生;叶鞘红褐色至棕褐色,长2-5cm,上部有膜质边缘;叶片退化为芒刺状。花序假侧生,聚伞花序,多花或仅有数朵;与茎贯连的苞片直或弯曲,长10-15cm;花被片6,卵状披针形,长2-3mm,淡绿色,近等长,边缘膜质,排列为2轮;雄蕊3,短于花被;子房上位,花柱极短,柱头3。蒴果近球形,成熟时棕褐我,直径约2mm,由于子房内隔膜发育不完全,故为1室。种子偏斜倒卵形,长约0.5mm。花、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沟、道旁的浅水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中、下游及陕西、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涩;微寒
归经
归脾;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凉血止血。主淋浊;心烦失眠;鹤膝风;目赤肿痛;齿痛;鼻衄;便血;崩漏;白带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大剂量可用至30-60g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木草》:行气,止痛,利水,清凉解毒。治衄血,热郁气胀,腹痛,小便不利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肚
- 石韦根
- 砂漏芦根
- 蓍实
- 素兴花
- 素馨花
- 马桑叶
- 豆豉草
- 秫米
- 虱子草
- 石鳖
- 蓍草
- 山稔叶
- 蛤蜊肉
- 叶上果根
- 草金杉
- 黄三七
- 变叶榕
- 花椒
- 三十六荡
- 大鹅儿肠
- 小金钱草
- 火麻仁
- 翠蓝草
- 桔梗芦头
- 紫河车
- 飞天蜈蚣
- 酸浆菜
- 石蚕
- 绳藻
- 豆腐
- 砂仁
- 松蒿
- 香果树
- 穇子
- 沼泽念珠藻
- 繸瓣珍珠菜
- 碎骨子
- 黑塔子根
- 神黄豆
- 小果栀子
- 黄锁梅叶
- 麻油
- 女菀
- 粟糠
- 脾寒草
- 木天蓼根
- 碎米蕨
- 马牙贯众
- 海莲叶
- 苏黄耆
- 酱头
- 鳗鲡鱼血
- 飞廉
- 大毛红花
- 肾经草
- 泽芹
- 算盘七
- 煨姜
- 树乌蝇羽
- 野花椒根
- 冷蕨
- 香秋海棠
- 白背三七茎叶
- 鸡骨草
- 矮脚罗伞
- 楸叶
- 蝮蛇皮
- 金蛤蟆
- 脐带
- 喉痧药
- 佛指甲
- 丽春花果实
- 猫耳朵草
- 苋菜
- 桑椹酒
- 月见草
- 大金香炉
- 翠雀花
- 石面枇杷
- 胜红蓟
- 毛大丁草根
- 阔叶赤车使者
- 石霜
- 乌桕
- 鱼尾葵
- 算盘子叶
- 通经草
- (鱼彭)鱼鳃
- 美商陆子
- 驴耳风毛菊
- 甘松
- 莎木面
- 鹿筋
- 飞燕草
- 蛇葡萄
- 野拔子
- 海桑
- 零陵香
- 走马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