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弹树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弹树
拼音注音
Zǐ Dàn Shù
别名
朴树、中筋树、沙楠子树、香丁
来源
榆科紫弹树Celtis biondii Pamp.,以叶、根皮、茎、枝入药。
生境分布
长江流域各省。
性味
甘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祛痰,利小便。主治小儿脑积水及小儿头颅软骨,腰骨酸痛,乳腺炎。外用治疮毒,溃烂。
用法用量
1~2两。外用适量鲜叶加白糖,捣烂敷患处,每天换2次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紫弹树
拼音注音
Zǐ Dàn Shù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榆科植物紫弹树的茎、叶及根皮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14米。一年枝有赤褐色细软毛。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3.5~8厘米,中上部边缘有单锯齿,稀全缘,幼叶两面被散生毛,上面较粗糙,下面脉上的毛较多,老叶无毛;叶柄长3~7毫米。花小,杂性同株;雄花簇生于新枝基部,雌花单生或2~3集生于新枝上部;花被片4;雄蕊4,花丝淡红色;雌蕊1,子房卵形,花柱2裂,柱头呈毛状。核果通常2个腋生,近球形,橙色或带黑色,长9~18毫米,果核有网纹;果柄长于叶柄2倍以上,被毛。花期4~6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喜湿润及肥厚的粘质土壤,常生于山坡、山沟边及杂木林中。分布陕西和长江以南。
性味
性寒,味甘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祛痰,利小便。治小儿解颅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腰骨酸痛:紫弹树茎枝一至二两,加狗脊,酒水各半炖服。
②治乳痈肿毒:紫弹树根皮二至三两,水煎服;渣加白糖捣烂敷患处。
③治疮毒溃烂:紫弹树叶加白糖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苞南蛇藤果
- 红千层
- 波棱瓜子
- 石腊竹
- 镜面草
- 磨盘根
- 荷蒂
- 枸骨子
- 九龙盘
- 红豆
- 凤眼草
- 桂枝
- 飞天蠄蟧
- 豆列当
- 钓鱼秆
- 桃儿七果
- 翅果唐松草
- 菠菜
- 绣球藤
- 椰子浆
- 伏龙肝
- 白附子
- 花叶矮沱沱
- 血当归
- 对叶草
- 小一把抓
- 荔枝核
- 潺槁树
- 土附
- 细叶桉叶
- 地红子根
- 总状土木香
- 青刺尖
- 槐胶
- 亮叶冬青
- 血苋
- 绵萆薢
- 倒爪草
- 粟米草
- 小接骨丹
- 老白花树皮
- 矮叶书带蕨
- 豆蔻
- 鸡脚莲
- 紫茉莉子
- 大茶药根
- 黄果茄
- 黄花夹竹桃
- 荡皮参
- 破布草
- 倒赤伞
- 河豚子
- 华东瓶蕨
- 小冬青
- 两指剑
- 维氏假瘤蕨
- 草贝母
- 九翅豆蔻
- 水冬瓜
- 凌霄
- 大画眉草
- 柄果槲寄生
- 漏斗瓶蕨
- 六大天王
- 红帽顶
- 山楂叶
- 蔓荆子
- 朝天罐
- 菱粉
- 铁藤根
- 树地瓜根
- 人参娃儿藤
- 薅田藨根
- 地锦草
- 鸡嗉子果
- 黑虎七
- 芹花
- 落叶梅
- 大透骨草
- 钓鱼竿
- 龙骨风
- 虾筏草
- 铁
- 一枝黄花
- 黄裙竹荪
- 绵枣儿
- 亮叶桦皮
- 西南鹅掌柴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雄黄兰
- 紫薇皮
- 蒌蒿
- 辛夷
- 鲛鱼
- 麂子草
- 白鹇
- 都拉鸢尾
- 豆叶七
- 吊山桃
- 鹅绒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