鬣羚角
《中华本草》:鬣羚角
拼音注音
Liè Línɡ Jiǎo
别名
鬣羚、苏门羚、山驴子、明鬃羊
英文名
angle of mane antelop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鬣羚的角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Bechstein.采收和储藏:四季猎捕,取角,镑丝即成。
原形态
鬣羚,体形中等,身长1.4-1.7m,尾长9-11cm,肩高1.1m,重可达120kg。耳宽大, 颈背有鬃毛。吻端裸露,雌雄均有角,雄角较大,长达20cm,基部粗而先端尖,除尖端外均具环棱。全身黑色稍带棕色,上下唇白色,耳背黑棕色。腹部及鼠蹊部黑褐色,尾尖黑色。个体毛角差异较大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海拔3000m左右的石崖上,善跳跃,独栖,性刚强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鬣羚角长约20cm,粗短而尖,角基部粗,环棱紧密,中部环棱较疏,尖端光滑无棱,微弯曲。
性味
味咸;性凉
归经
肝;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平肝熄风。主温热病高热神昏抽搐;小儿惊风;痫证;惊悸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50g;或烧存性研末,3-6g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、平肝息风之功能。主治痫症、中风、小儿惊风、温热病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虾公
- 驴断肠
- 驴毛
- 鲤鱼目
- 梦花
- 母猪藤
- 密纹薄芝
- 明萼草
- 木棉根
- 雷公连
- 木薯
- 毛叶巴豆树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兰香草
- 母猪半夏
- 半枝莲
- 伽蓝菜
- 盆架树
- 冰糖
- 毛冬瓜根
- 千金子
- 假酸浆花
- 棉花
- 母猪藤根
- 菊架豆
- 密花角蒿
- 骆驼毛
- 杧果核
- 鬣羚骨
- 木蓝
- 驴头
- 木豆叶
- 木香花
- 檰芽
- 墨
- 密叶天胡荽
- 木棉皮
- 木莲果
- 鲮鲤
- 密毛桃叶珊瑚根
- 木本猪毛菜
- 木香子
- 毛八角莲
- 密花草
- 木芙蓉花
- 露珠香茶菜
- 红毒茴
- 鲤鱼齿
- 明党参
- 木奶果
- 木蜡树叶
- 驴打滚儿草
- 驴耳朵草
- 墨地
- 人指甲
- 骆驼蓬
- 密花山矾
- 驴脂
- 鳞叶藓
- 木天蓼
- 毛叶白粉藤根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曼陀罗叶
- 鳞片水麻
- 鳞瓦韦
- 木本远志
- 帽兰
- 厚叶牛耳草
- 花蝴蝶根
- 甘青铁线莲
- 梅花草
- 山矾叶
- 花叶矮沱沱
- 小果栀子
- 冲天果
- 除虫菊
- 三角草
- 大叶金锦香
- 芡实叶
- 梧桐根
- 捆仙丝
- 蒿枝七
- 木姜花
- 多蕊蛇菰
- 四大天王
- 澄茄子
- 血水草根
- 勒鱼
- 鳞花草
- 裂果卫矛
- 黄海葵
- 粗灰钉
- 鹅掌揪根
- 秋木瓜
- 钱针万线草
- 雪人参
- 圆叶南蛇藤茎
- 宜昌楼梯草
- 铁棒锤茎叶
- 臭黄荆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