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架树
《中华本草》:盆架树
拼音注音
Pén Jià Shù
别名
小灯台树、厚果鸭脚木、野灯台树、小叶灯台树、鸭脚树、埋丁介、丁格树、粉叶鸭脚树、岭刀柄、灯架、山苦常、阿斯通木、白叶糖胶、野橡胶、马灯盆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夹竹桃科植物盆架树的叶或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Winchia calophylla A.DC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树皮,切块,晒干;摘取叶子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达30m,直径1.2m。枝轮生;树皮灰黄色,具纵裂条纹,受伤后流出大量白色乳汁,有浓烈的腥甜味。叶3-4片轮生,问有对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薄革质,长圆状椭圆形,长7-20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呈尾状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钝,两面无毛;侧脉每边20-50条。横出近平行,叶缘网结,两面凸起。聚伞花序顶生,着花多数;花萼5,裂片卵圆形,具缘毛;花冠白色,高脚碟状,花冠筒外面被柔毛,内面被长柔毛,喉部更密,花冠裂片5,广椭圆形;雄蕊5,着生于花冠筒中部,花药先端不伸出花冠喉外,花丝短;无花盘;子房由2枚合生心皮组成,花柱圆柱状,柱头先端2裂。蓇葖合生,长18-35cm,直径1-1.2cm,外果皮暗褐色,有纵浅沟;种子长椭圆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100m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常绿林中或山谷热带雨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云南等地。也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树皮呈板片状、条状或不规则的块状。外表面灰黄色,具不规则纵裂纹,易呈层状剥落,内表面较光滑,易折断。 叶片呈长圆状椭圆形,先端渐尖呈尾状,基部楔形,全缘面绿色,微有光泽,下面色淡,主脉明显,侧脉较多,横出近平气微腥,味微甜而苦涩。[br]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:木栓细胞10-20列,皮层和韧皮部散有乳汁管,呈椭圆孔,内有淡棕色内含物。
化学成分
从根中分离得到4个生物碱:马钱子甙(lo-ganin),鸡骨常山碱氯化物(echitamine chloride), Nb-去甲基鸡骨常山碱(Nb-demethv1echitamine), Nb-去甲基鸡骨常山碱N-氧化物(Nbdenleihv1echitamine Noxide)。
性味
苦;性平;小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止咳平喘。主新久咳嗽气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盆架树
别名
岭刀柄、山苦常
来源
夹竹桃科盆架树Winchia calophylla A. DC.,以叶、树皮、乳汁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云南。
功能主治
叶、树皮:止咳平喘。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。
乳汁:外用止血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破牛膝
- 泡桐木皮
- 朴树根皮
- 麦芽
- 倒钩刺
- 蒲葵子
- 鸟不企叶
- 葡萄藤叶
- 野绿麻
- 排钱草
- 杠香藤
- 黄蜀葵
- 屏风草
- 千金坠
- 树火麻
- 鸡脚刺
- 野席草根
- 江珧壳
- 糖茶藨
- 赤扬
- 虾须豆
- 排草香
- 野猪黄
- 帽兰
- 黄荆
- 荚蒾
- 山刺柏
- 屎咕咕
- 望月砂
- 狗肝菜
- 飞廉
- 苦檀子
- 刺猬皮
- 苹果皮
- 一点红
- 茅草叶
- 多穗石柯叶
- 黄龙须
- 笔罗子
- 野扇花果
- 千里光
- 过岗龙
- 草果药
- 鸭嘴花
- 鲎尾
- 碎米柴
- 柃木
- 盐肤木
- 枳壳
- 仙鹤草
- 草乌叶
- 鹅绒藤
- 蛇接骨
- 节节茶
- 向日葵叶
- 栗毛球
- 柠条
- 牛筋草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大花卫矛果
- 麻柳树根
- 绵参
- 鱼脑石
- 螳螂跌打
- 九龙藤
- 透明草
- 赤胫散
- 露蜂房
- 满天飞
- 华萝藦
- 楤木根
- 海蟑螂
- 人参条
- 蜥蜴
- 白螺蛳壳
- 草苁蓉
- 蚌花
- 黄瑞木
- 升药底
- 煨姜
- 大将军
- 铁线草
- 子楝树根
- 钻地风
- 苦草
- 箭杆风
- 柠条籽
- 异木患
- 茱苓草
- 豪猪肉
- 韭叶芸香草
- 苦瓜子
- 鸡蛋七叶
- 苦芦骨
- 篑草
- 地黄叶
- 鸡嗉子花
- 地柑
- 鸡娃草
- 吊岩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