蔓胡颓子
《中华本草》:蔓胡颓子
拼音注音
Màn Hú Tuí Zǐ
别名
甜棒锤、蒲颓子、半春子、疑吴、痧银藤、白面将军、加豆叶、藤木楂、柿果、白甜蒲、旗糊、顶钟树、米疑吴、蔷蔤树。
英文名
Fruit of Glabrous Elaeagnus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和角花胡颓子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Elaeagnus glabra Thunb.2.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.采收和储藏:春季果实成熟时采摘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1.蔓胡颓子 常绿蔓生或攀援援灌木,高达6m。无刺,稀具刺;幼枝密被锈色鳞片。单叶互生;叶辆长5-8mm;叶片革质或薄革质,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4-12cm,宽2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全缘,上面绿色,光亮,下面灰绿色,被褐色鳞片。花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,常3-7朵密生于叶腋短小枝上成伞形总状花序;萼筒漏斗形,长4.5-5.5mm,裂片2.5-3mm;雄蕊的花丝长不超过1mm;花柱细长,无毛,先端弯曲。果实长圆形,稍有汁,长14-19mm,被锈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9-11月,果期翌年4-5月。2.角花胡颓子 本种与蔓胡颓子的主要区别点为:花单生,萼筒显着四角形(角柱状),裂片长3.5-4.5mm,网状脉在上面极明显,易于识别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丘陵、山地的灌木丛中。2.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2.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广东等地尚产一种角花胡颓子 Elaeagnusgonyanthes Benth.与本种的区别点为:花单生;花被管四棱,于子房顶部收缩,上端4裂;果具长柄。功用与蔓胡颓子基本相同。
性味
酸;平
归经
大肠经
功能主治
收敛止泻;止痢。主肠炎;腹泻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8g。
各家论述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收敛止泻。治肠炎腹泻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蔓胡颓子
拼音注音
Màn Hú Tuí Zǐ
别名
耳环果、羊奶果、甜棒槌、砂糖罐、桂香柳
来源
胡颓子科蔓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.,以果、根、叶入药。
生境分布
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,南达广东、广西、台湾。
化学成分
叶含生物碱、黄酮甙、酚类、醣类、氨基酸、有机酸。
性味
酸,平。
功能主治
叶:平喘止咳。
果:收敛止泻。
根:利水通淋,散瘀消肿。
支气管炎哮喘,慢性支气管炎,感冒咳嗽:叶研粉,每次0.5~1钱,每日2次;或用鲜叶3~4钱,水煎服。
肠炎腹泻:果3~6钱,水煎服。
骨鲠喉:鲜叶2~3凉,捣烂冲开水,慢慢吞咽。
跌打肿痛,吐血,尿路结石:根1~2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蔓胡颓子
拼音注音
Màn Hú Tuí Zǐ
别名
甜棒锤、蒲颓子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抱君子、桂香柳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,蔷蔤树、半春子、疑吴(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蔓胡颓子的果实。春季采收。
原形态
常绿蔓生或攀援灌木,无刺,长达5米,小枝密被锈色鳞片。叶互生,革质;卵状椭圆形,长5~7厘米,宽2~3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上面深绿色,下面黄褐色或青铜色,有锈色鳞片,侧脉6~8对。花淡白色,下垂,外面密被锈色鳞片,3~7朵聚生于叶腋而成一短总状花序;花被筒漏斗状,质厚,上部4裂,裂片宽三角形,内面被白色星状绒毛;雄蕊4;花柱直立,无毛。果椭圆形,密被锈色鳞片,长1~1.4厘米。花期冬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丘陵、山地的灌木丛中。分布河南及长江流域各省,南达广东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酸,平。"
功能主治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收敛止泻。治肠炎腹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。
备注
广东等地尚产一种角花胡颓子与本种的区别点为:花单生;花被管四棱,于子房顶部收缩,上端4裂;果具长柄。功用与蔓胡顽子基本相同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消石
- 红蒿枝
- 凤仙根
- 黄山药
- 大叶花椒茎叶
- 红水芋
- 芜荑酱
- 凤尾七
- 石蕊
- 大皮消
- 白蘑
- 罗裙带根
- 茄蒂
- 山绿茶
- 散血芹
- 石床
- 悬钩子
- 虻虫
- 山百部
- 黄山梅
- 胡桃根
- 乌鸦翅羽
- 山百足
- 黄荆子
- 豪猪千
- 小鱼眼草
- 单刀根
- 鸡枞
- 山药藤
- 大芒萁
- 铁苋菜
- 小金樱
- 四指马鲅
- 花脸细辛
- 山砂姜
- 红椿
- 大茶药根
- 兰香草
- 莲子草
- 鹅毛
- 茅膏菜根
- 獭肝
- 西南金刚藤
- 梨果仙人掌
- 木豆
- 牡荆叶
- 黄瓜仁草
- 狮子尾
- 胡桃壳
- 柠鸡儿果
- 晕药
- 仙环小皮伞
- 对马耳蕨根
- 红鸡踢香根
- 红花龙胆
- 地锦
- 地精草
- 桄榔面
- 假刺藤
- 痰药
- 水菇里
- 异株百里香
- 雷公橘
- 小箭草
- 地花生
- 倒根蓼
- 对马耳蕨
- 熊骨
- 水稻清
- 粟奴
- 草香附
- 细木通
- 福寿草
- 枇杷根
- 胡桃叶
- 小黄泡
- 虎膏
- 铁钉菜
- 卵叶寄生
- 小芸木
- 白蜡树皮
- 牛齿
- 冬葵子
- 山胡萝卜
- 水将军
- 山香
- 狭叶荨麻
- 玉竹
- 新木姜子
- 四川红淡叶
- 红色新月蕨
- 玉带根
- 荷梗
- 旋覆花根
- 茶条槭
- 小果蕗蕨
- 广藤根
- 昆布
- 迷迭香
- 荷莲豆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