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叶半夏
《*辞典》:掌叶半夏
拼音注音
Zhǎnɡ Yè Bàn Xià
别名
独脚莲、独角莲(《南京民间药草》)。
出处
《南京民间药草》
来源
为天南星科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。6~7月挖取块茎,洗净泥土,除去须根,放入筐内,浸于水中,搅拌搓去外皮后,晒干或烘干,干后再用硫黄熏之,使颜色变白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块茎近球形,类似半夏,但较大,径约4厘米。叶柄纤细柔弱,淡绿色,长45~65厘米;叶片掌状分裂,小叶9~11片。肉穗花序顶生,花序柄与叶柄等长或稍长;佛焰苞淡绿色,披针形,下部筒状,长圆形,先端锐尖,长8~14厘米:花单性,无花被,雌雄同株;雄花着生在花序上端,雄蕊密集成圆筒状,长约6毫米,有香蕉香气;雌花着生在花序下部,贴生于苞片上,长约1.5厘米;花序先端附属物线状,长约9厘米,稍弯曲。浆果卵圆形,绿色,长4~5毫米,径2~3毫米,内含种子1粒。花期6~7月。
生境分布
野生于山坡、田野阴湿处。分布河北和长江流域及西南各地。
形状
块茎近球形,直径3~4厘米,外皮粗糙,褐色,有时尚留有已枯叶柄的基部。剥去外皮为类白色而呈粉状,上部散有细凹点,与半夏在外形上很难区别,但一般形体比较大。
本品在江苏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等地作半夏使用。两者的区别,详"半夏"条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辛,性平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南京民间药草》:"治肿毒。"
②《广西中药志》:"治毒蛇咬伤及无名肿毒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炸腰果
- 珍珠
- 紫晶蘑
- 艾叶
- 枳实
- 枕材
- 猫头
- 安息香
- 紫花地丁
- 臭菘种子
- 丽江青木香
- 猪心
- 凤眼兰
- 紫花苣苔
- 大脖子药
- 竹节菜
- 白马骨根
- 朱砂莲
- 柞树叶
- 紫河车
- 制何首乌
- 猪肚子
- 猪脑
- 竹头草
- 栾犀
- 伯乐树
- 紫弹树叶
- 紫杉
- 猪屎豆
- 风箱树花
- 羊骨
- 紫茉莉叶
- 庵 (艹闾)
- 朱砂草
- 水藿香
- 荆芥叶莸
- 砗磲
- 猪肝
- 总状绿绒蒿
- 矮陀陀
- 猪蹄甲
- 八仙过海
- 紫茎
- 野罂粟壳
- 紫弹树
- 浙地黄
- 猪肾
- 安龙香科科
- 八月札
- 紫弹树根皮
- 鼹鼠
- 北风草
- 枳根皮
- 珠儿参叶
- 矮人陀
- 柞木枝
- 柞树皮
- 猪苓
- 枝儿条
- 红背桂
- 鸡爪枝皮
- 九头妖
- 阿魏
- 白千层叶
- 中华胡枝子
- 辐射石豆兰
- 中华短肠蕨
- 白石花
- 野茶子
- 冰凉花
- 半支莲
- 波斯菊
- 波罗蜜树液
- 斑竹根
- 白猪栗
- 鸭公藤
- 半枝莲
- 半边旗
- 银花子
- 半截叶
- 白杜鹃花
- 波棱瓜子
- 饱饭花枝叶
- 紫茎棱子芹
- 巴豆油
- 鸭皂树根
- 壁钱
- 半夏
- 鼠皮
- 雨久花
- 布渣叶
- 白花蛇
- 半边莲
- 雁肉
- 迎春花根
- 白猪栗根
- 扁担杆
- 野芋实
- 白珠树
- 腊瓣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