弓果藤
《中华本草》:弓果藤
拼音注音
Gōnɡ Guǒ Ténɡ
别名
牛角藤、牛茶藤、小羊角藤、小羊角拗、波水柳
英文名
Wight Toxocarpus
出处
始载于《广州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罗藦科植物弓果藤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oxocarpus wightianus Hook. Et Am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。
原形态
柔弱攀援灌木。小枝被柔毛。叶对生,近革质;叶柄长约1cm,被黄锈色绒毛;叶征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,长2.5-5cm,宽1.5-3cm,先端具锐尖头,基部微耳形,无毛;侧脉每边5-8条,在叶背稍隆起。两歧聚伞花序腋生,长仅2cm,近无总花梗;花萼5深裂,外面被犯色绒毛,内面腺体有或无;花冠淡黄色,辐状,无毛,裂片狭披针形;副花冠顶高出花药,5枚,生于合蕊冠基部;花粉块每室2个,直立柱头粗纺锤形,高出花药。蓇葖果叉开成直线,狭披针状,长达9cm,直径约1cm,被锈色绒毛,向顶部渐狭,基部膨大。种子有边缘,先端具长约3cm的白色绢质种毛。花期6-8月,果期10月至翌年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丘陵山地、平原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海南和沿海岛屿。
性味
味苦、辛、性凉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祛瘀止痛。。主痈肿疮毒;跌打瘀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:兽医用于牛食欲不振、宿食不化、跌打损伤和肿毒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弓果藤
别名
牛茶藤、牛角藤、小羊角拗
来源
萝藦科弓果藤Toxocarpus wightianus Hook. et Arn.,以全株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广西。
功能主治
祛瘀止痛。
备注
兽医用治牛食欲不振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光素馨
- 水葱
- 熊尾草
- 黑种草子
- 石楠叶
- 环维黄杨星D
- 楤木白皮
- 迎春花叶
- 半夏
- 白豆
- 鬼臼叶
- 喜树叶
- 老虎姜
- 毛叶柿叶
- 倒赤伞
- 斑瓣虎耳草
- 臭黄荆根
- 倒卵叶五加
- 锁阳
- 罗锅底
- 长叶水麻
- 三叶排草
- 八宝镇心丹
- 弓果藤
- 长管蝙蝠草
- 野木鱼
- 八角枫叶
- 芦荟花
- 泥炭藓
- 石栗子
- 白茅针
- 决明子
- 龙头节肢蕨
- 鸡筋参
- 多齿蹄盖蕨
- 黑鹅脚板
- 杯苋
- 伏牛花
- 广东万年青
- 翅子木
- 藏丁香
- 荷莲豆菜
- 圆叶乌头
- 水毛花
- 蝎子七
- 小花花椒
- 大火草根
- 碎骨红
- 生姜汁
- 猴楠
- 糯米藤
- 檀香
- 木芙蓉
- 小一把抓
- 毒箭羊角拗
- 白马鬃铃花
- 绿盐
- 磨盘根
- 芫荽茎
- 豆油
- 豆豉草
- 昆明水金凤
- 柳杉
- 绒仙人球
- 绒毛鸭脚木
- 玉米黑粉
- 两面青
- 铜骨七
- 高山黄华
- 白颖苔草
- 除虫菊
- 鸢油
- 猕猴桃藤
- 山脚麻
- 小棕皮头
- 密叶绢藓
- 苜蓿根
- 沙茴香
- 牛尾蒿
- 丝绵
- 海木
- 刺楸
- 茶膏
- 青葙
- 扁豆花
- 剑麻
- 龙舌草
- 田基黄
- 绿茎槲寄生
- 十姊妹
- 密花角蒿
- 蝉翼藤
- 多穗石柯
- 凤眼果根
- 大花威灵仙
- 石南藤
- 野茶辣
- 赤芍药
- 白苏
- 华南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