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露
《中华本草》:桂花露
拼音注音
Guì Huā Lù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manthus fragrans (Thunb.)Lour.[Olea fragrans Thunb.]采收和储藏:花采收后,阴干,经蒸馏而得的液体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或灌木,最高可达18m。树皮灰褐色。小枝黄褐色,无毛。叶对生,叶柄长0.8-1.2cm;叶片革质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-14.5cm,宽2.6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呈楔形或宽楔形,全缘或通常上半部具细锯齿,腺点在两面连成小水泡状突起。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,或近于帚状,每腋内有花多朵;苞片2,宽卵形,质厚,长2-4mm,具小尖头,基部合生;花梗细弱;花极芳香;花萼钟状,4裂,长约1mm,裂片稍不整齐;花冠裂片4,黄白色、淡黄色、黄色或橘红色,长3-4mm,花冠管仅长0.5-1mm;雄蕊2,着生于花冠管中部,花丝极短,药隔在花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显的小尖头;雌蕊长约1.5mm,花柱长约0.5mm。果歪斜,椭圆形,长1-1.5cm,呈紫黑色。花期9-10月,果期翌年3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多有栽培。原产我国西南部。
性味
微辛;微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疏肝理气;醒脾辟秽;明目;润喉。主肝气郁结;胸胁不舒;龈肿;牙痛;咽干;口燥;口臭
用法用量
内服:炖温,30~60g。
各家论述
1.《金氏药帖》:专治龈胀牙痛,口燥咽干。2.《纲目拾遗》:明目疏肝,止口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桂花露
拼音注音
Guì Huā Lù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经蒸馏而得的液体。
性味
《纲目拾遗》:"味微苦。"
功能主治
疏肝理气,醒脾开胃。治龈胀,牙痛,咽干,口燥,口臭。
①《金氏药帖》:"专治龈胀牙痛,口燥咽干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明目疏肝,止口臭。"
③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醒脾,开胃,理气,宽胸,平肝,化痰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炖温,1~2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虾须草
- 小毛香
- 蛤叶薯
- 桂竹香
- 狗狗秧
- 甘西鼠尾
- 广藤根
- 广西莲座蕨
- 根辣
- 瓜子金
- 光枝勾儿茶
- 观音苋根
- 干旱毛蕨
- 橄榄仁
- 糕菜
- 光石韦
- 挂兰
- 云南五味子根
- 耧斗菜
- 土槿皮
- 桂丁
- 狗尾巴参
- 狗缨子
- 狗舌草
- 谷皮树
- 广布柳叶菜
- 东北雷公藤
- 紫靛
- 瓜螺
- 甘草梢
- 甘薯
- 葛藟叶
- 广东金钱草
- 拐棍竹
- 桂皮紫萁
- 桂花岩陀
- 桧叶
- 狗仔花
- 葛仙米
- 观音苋
- 裂果卫矛
- 胡桃根
- 甘木通
- 葛藟根
- 枸橘
- 梗通草
- 小芸木
- 强威生草
- 三白草
- 小豆柴
- 野花生
- 小雪人参
- 薄叶黄芩
- 桂皮
- 狗脊贯众
- 腊瓣花
- 狗毛草
- 大叶金锦香
- 光明盐
- 光裸星虫
- 葛藟
- 挂金灯
- 枸杞子
- 狗蚁草
- 光决明
- 罐嘴菜
- 光里白
- 古钩藤
- 岗松
- 马鬃参
- 岩春草
- 生瓜
- 三枝枪
- 夜吹箫
- 广东土南星
- 柏子仁
- 马槟榔
- 狗宝
- 毛嘴签
- 显脉香茶菜
- 干姜
- 狗枣子
- 血竭
- 筀笋
- 狗脚草根
- 葛藟果实
- 香樟果
- 广州山柑
- 小草乌
- 变叶榕
- 地肤苗
- 滇南杭子梢
- 老虎泡
- 菠萝根叶
- 杨梅树皮
- 柚核
- 多枝婆婆纳
- 红陈艾
- 皂角菌
- 红辣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