柞树皮
《中华本草》:柞树皮
拼音注音
Zhà Shù Pí
出处
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Quercus mongolica Fisch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,刮去外层粗皮,晒干或煅灰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达30m。树皮暗灰色,纵深裂;幼枝平滑具棱,无毛,紫褐色。叶互生,多集生于小枝顶端;叶柄长2-5mm,无毛;叶片例卵形至长椭圆状例卵形,长7-19cm,宽4-1O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窄圆形或耳形,边缘具7-10对深波状钝牙齿,幼时沿叶脉有毛,老时变无毛,侧脉7-11对;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状,下垂,雄花序长5-7cm,轴近无毛,生于新枝叶腋,雄花花被6-7裂,雄蕊通常8;雌花花序6浅裂。壳斗环形,包围坚果l/3-l/2,直径1.5-2cm,高0.8-1.5cm,壁厚;苞片小,三角状卵形,背部呈半球表瘤起,密被灰白色知绒毛;坚果卵形至长卵形,直径1.3-1.8cm,长2-2.3cm,无毛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生于海肱200-2100m的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,常与辽东栎、杨、桦等混生,有时成纯林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并东北、华北及山东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树皮外表面暗灰色,具纵深裂,内面灰白色,平滑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微苦;涩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消肿。主痢疾;肠炎;小儿消袋子化不良;气管炎;黄疸;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煎汤熏洗,或捣。
复方
①治痢疾,肠炎,腹泻:柞树皮五钱。水煎,日服三次。②治黄疸:柞树皮,煅炭研末。每次二钱,日服三次。③治痔疮:鲜柞树皮捣烂,敷患处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1.治疗小儿腹泻:取柞树皮3两洗净切碎,加水4000ml,煎成1000ml,用此煎液泡脚,每次半小时。病重者,口服煎液20ml,每日2-3次。治疗200例,痊愈及好转者达96.5%。2.治疗阿米巴痢疾:取新鲜柞树皮200g,加水煮沸15-20分钟,制成1000ml煎液。日服3次,每次5-10ml饭前服。亦可用煎液灌肠。经临床验证,均有一定疗效,无任何副作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柞树皮
拼音注音
Zhà Shù Pí
别名
柞树、橡子树、青风栎、小叶槲树
来源
壳斗科栎属植物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.的树皮,其叶也入药。春季剥皮,刮去外面粗皮,晒干生用或煅炭用;夏秋采叶,晒干备用。
性味
微苦、涩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解毒。用于细菌性痢疾,急性胃肠炎,小儿消化不良,黄疸,急、慢性支气管炎,痔疮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柞树皮
拼音注音
Zhà Shù Pí
别名
岛输尔巴姆那木(朝名)。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树皮。春、秋季采,刮去外层粗皮,晒干或煅炭。
原形态
蒙栎,又名:柞树、橡碗、小叶槲树、青刚标。
落叶乔木,高达30米。树皮暗灰色,纵深裂;幼枝平滑具棱,紫褐色。单叶互生,多集生于小枝顶端;叶片倒卵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,长7~17厘米,宽4~10厘米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耳形,边缘具披状钝牙齿,通常8~9对,幼时叶脉有毛,老时变无毛,侧脉7~11对;叶柄长2~5毫米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序穗状,下垂,生于新枝叶腋,雄花花被6~7裂,雄蕊通常8;雌花花被6浅裂。壳斗环形,包围坚果1/3~1/2,直径1.5~2厘米,高0.8~1.5厘米,壁厚;苞片小,三角形。坚果卵形至长卵形,直径1.3~1.8厘米,长2~2.3厘米,无毛。花期5、6月。果期8~10月。
本植物的叶(柞树叶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向阳干燥处的疏林中。分布山东、河北、山西、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。
功能主治
利湿,清热,解毒。治肠炎腹泻,痢疾,黄疸,痔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足。
复方
①治痢疾,肠炎,腹泻:柞树皮五钱。水煎,日服三次。
②治黄疸:柞树皮,煅炭研末。每次二钱,日服三次。
③治痔疮:鲜柞树皮捣烂,敷患处。(功用主治以下出《吉林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①治疗小儿腹泻
取柞树皮3两洗净切碎,加水4000毫升,煎成1000毫升,用此煎液泡脚,每次半小时。病重者,口服煎液20毫升,每日2~3次。治疗200例,痊愈及好转者达96.5%。
②治疗阿米巴痢疾
取新鲜柞树皮200克,加水煮沸15~20分钟,制成1000毫升煎液。日服3次,每次5~10毫升饭前服。亦可用煎液灌肠。经临床验证,均有一定疗效,无任何副作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药花
- 细叶刺针草
- 茄叶一枝蒿
- 红背叶
- 沙前胡子
- 白蜡花
- 云木香
- 圆柏叶
- 刺猬皮
- 石鮅鱼
- 金榭榴
- 白芥子
- 狭头橐吾
- 桑椹
- 花叶矮沱沱
- 火腿
- 山姜花
- 山皮条
- 匙叶伽蓝菜
- 飞天蠄蟧
- 蔓草虫豆
- 鼹鼠
- 黄栌
- 双花堇菜
- 草原老鹳草
- 花苜蓿
- 蓝茶
- 头花杜鹃
- 蓝花棘豆
- 炙红芪
- 沙地柏
- 滇瑞香
- 两色乌头
- 牛靥
- 列当
- 接筋草
- 菱叶
- 矮脚罗伞
- 雪山鼠尾草
- 虎头兰
- 鸱头
- 雀舌草
- 古钩藤
- 大叶樟
- 淡味当药
- 菊花根
- 锥栗果壳
- 大黄茎
- 蚕蜕
- 瓮菜癀
- 刺瓜
- 琉璃草果实
- 海蛇
- 磨盘根
- 狗尾草
- 鱼肝油
- 珍珠菜
- 大金银花
- 野棕
- 大枣
- 黄山五叶参
- 狗牙根
- 鹅内金
- 跳八丈
- 河豚子
- 山蚂蝗
- 旋鸡尾
- 省沽油
- 地麻黄
- 高山龙胆
- 海胆
- 卷毛婆婆纳
- 翅茎蜂斗草
- 万年柏
- 风车藤
- 蝙蝠葛根
- 秋木瓜
- 绿萼梅
- 石榴花
- 兰草
- 海螵蛸
- 苹果叶
- 紫色翼萼
- 小口小金发藓
- 益母草
- 红根草
- 舞草
- 石仙桃
- 伤寒草根
- 一口红
- 大荨麻
- 红石耳
- 蕨
- 胡枝子根
- 黄荆叶
- 牛奶树子
- 露蜂房
- 柞树皮
- 阿里红
- 绒毛粉背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