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花堇菜
《中华本草》:双花堇菜
拼音注音
Shuānɡ Huā Jǐn Cài
别名
谷穗补、短距堇菜。
英文名
all-grass of Twinflower Violet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堇菜科植物双花堇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ola biflora L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全草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双花堇菜 多年生草本,高10-25cm。根茎细或稍粗,垂直或斜生,具结节,有多数细根。地上茎较细弱,2或数条簇生,直立或斜生。基生叶2-数枚,具长柄;叶片肾形、宽卵形或近圆形,基部心形,边缘具钝齿,宽1-4.5cm,长1-3cm;茎生叶具短柄,叶片较小;托叶与叶柄离生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全缘或疏生细齿。花黄色或淡黄色,在花末期有时变淡白色;花梗细弱,上部有2枚披针形小苞片;萼片5,基部附属物极短;花瓣5,圆状倒卵形;距短筒状,长2-2.5mm。蒴果长圆状卵形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4000m的高山及亚高山地带草甸、灌丛或林缘、岩石缝隙间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及山东、台湾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微酸;性平
归经
肺;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止血。主跌打损伤;吐血;急性肺炎;肺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治跌打损伤、吐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楮皮间白汁
- 丁香枝
- 尖顶地星
- 碧桃干
- 白茅根
- 刮筋板
- 綟木
- 芥子
- 石刁柏
- 窝儿七
- 琥珀
- 杯苋
- 野棕
- 山慈姑
- 葫芦
- 何首乌
- 酸枣根
- 大鱼鳔花
- 倒吊蜡烛
- 地棠花
- 倒根野苏
- 矩形叶鼠刺
- 铃茵陈
- 蜗牛
- 杠香藤
- 腊梅
- 黑面叶
- 红豆
- 药用狗牙花
- 眼睛草
- 对叶豆
- 杯苋根
- 百舌鸟
- 水芙蓉
- 曲毛露珠草
- 鲫鱼脑
- 豺皮樟根
- 枳椇木皮
- 竹兰草
- 白鹤藤
- 大香附子
- 细叶大戟
- 指天椒
- 漆大姑根
- 小被单草
- 樱草根
- 柏子仁
- 豆油
- 榛蘑
- 南方红豆杉
- 吴茱萸叶
- 百灵草
- 尿泡草
- 九龙盘
- 岩葱
- 钱针万线草
- 蒲葵子
- 海蝰
- 小三棵针
- 蜂药
- 羊角拗
- 水松枝叶
- 砖子苗
- 木达地黄
- 慈乌胆
- 雪药
- 棕榈花
- 高山大黄
- 米饭花
- 慈姑花
- 止痢蒿
- 蒲儿根
- 橄榄核
- 水麦冬
- 小茅香
- 石菖蒲花
- 多花景天三七
- 飞龙掌血
- 可爱花
- 杉松
- 膜蕨囊瓣芹
- 香茅根
- 优若藜
- 臭梧桐花
- 猬心肝
- 海雹菜
- 石苁蓉
- 聚头蓟
- 功劳叶
- 马刀
- 豹皮菇
- 粗叶悬钩子
- 白蜡树皮
- 紫花苣苔
- 山李子
- 黄蜀葵
- 鸭胆
- 石床
- 刺猬皮
- (鱼彭)鱼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