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蝰
《中华本草》:海蝰
拼音注音
Hǎi Kuí
别名
海蛇、黑尾海蛇
英文名
Praescutata viperina;Viperine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海蛇科动物海蝰除去内脏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aescutata viperina (Schmidt)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捕捉,捕得后除去皮和内脏,取肉鲜用或烘干。
原形态
海蝰,全长约1m。头短宽,与颈部区分不明显。尾侧扁。背面青灰色,有时可辨别出深色菱形斑纹(34-43)+(3-6)个。腹面灰白色或灰黄色。眼前鳞1,眼后鳞2,前颞鳞多为2,偶有1或3,后颞鳞2、3或4。上唇鳞7(3-1-3),偶有8,下唇鳞8或9,偶为10。体鳞多呈六边形,镶嵌排列,具棱或结节;颈部鳞列27-35行,体最粗部鳞列40-51行。腹鳞明显,在体前段者较大,后段者较小;每鳞具2棱。雌性249-300,雄性239-279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于海洋,常游泳于近海上层。以鳞类为食。卵胎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沿海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肺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;清湿热。主皮肤湿疹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涂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除湿清热功效。主治皮肤湿疹、疮疖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朝鲜崖柏
- 细叶铁线莲
- 点乳冷水花
- 龟血
- 木兰寄生
- 伸筋草
- 蒜梗
- 独叶岩珠
- 青海鸢尾子
- 虎尾兰
- 蝎子草
- 龟版胶
- 刀灰树
- 野鸡头
- 虎耳还魂草
- 草红藤
- 岗梅根
- 新疆雪莲
- 狗脊
- 通脉丹
- 甘菊
- 藏鮡骨
- 杏花
- 红葵
- 鸭胆
- 柳树寄生
- 草灵仙
- 玉带根
- 大夜关门
- 野靛
- 毛黄连
- 毛黐头婆
- 华南皂荚
- 鲤鱼
- 乌奴龙胆
- 竹根七
- 刺李
- 双肾藤
- 海蝰
- 锯锯藤
- 天门冬
- 小千金
- 大蒜
- 吊山桃
- 棉团铁线莲
- 西伯利亚青兰
- 笔仔草
- 大叶云实
- 箬蒂
- 悬钩子
- 芭茅
- 牛角瓜
- 花锚
- 黄麻根
- 草地黄芩
- 土蜂子
- 蚕豆叶
- 刺楸树根
- 拿虎
- 诃子叶
- 花叶九节木
- 自事口草
- 女儿红根
- 鳝鱼头
- 野牡丹根
- 岩松鼠骨
- 水红木花
- 华东膜蕨
- 虾蟆脑
- 棘豆根
- 油茶根皮
- 豹皮菇
- 兴安白头翁
- 二色补血草
- 羊齿天冬
- 薜瓣
- 大红花点地梅
- 蚕豆
- 血榧
- 茶油粑
- 尼泊尔鸢尾子
- 鱼寄生
- 青藤子
- 川贝母
- 海螺壳
- 行夜
- 挖耳草根
- 鱵鱼
- 环草石斛
- 马骨节
- 灰毛婆婆纳
- 毛瓣绿绒蒿
- 白八角莲
- 篱天剑
- 刺瓜
- 藏鮡肉
- 苦丁
- 犀牛皮
- 杜仲叶
- 小金梅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