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穗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美穗草
别名
高山四方麻、黑升麻、咳药、叶下红、小寒药、反背红
来源
玄参科美穗草Calorhabdos brunoniana (Wall.) Benth.,以根状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西南地区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消炎解毒,止咳化痰,降气平喘,消肿止痛。主治扁桃体炎,胃热痛,膀胱炎,乳腺炎,痈肿疮毒,赤白痢疾,慢性气管炎等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美穗草
拼音注音
Měi Suì Cǎo
别名
黑升麻、高山四方麻、咳药、叶下红、小寒药、反背红
英文名
all-grass of Brunon Veronicastrum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美穗草的根状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eronicastrum brunonianum (Benth.) Hong [Calorhabdos brunoniana Benth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美穗草 多年生草本,高30-150cm。根状茎长达10cm。茎直立,圆柱形,有狭棱,少分枝,中下部无毛,或仅棱上有毛,上部和花序轴密生多节的腺毛。叶互生;无柄;叶片长椭圆形,长10-20cm,宽3-5cm,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有明稍抱茎,边缘具钝或尖的细齿,两面无毛或上面疏生短毛。花序顶生,长尾状;花冠白色、黄白色、绿黄色至橙黄色,长6-8mm,向前作30°角的弓曲,花筒内面上端被毛,檐部长2-3mm,上唇3裂,中央裂片卵圆形,伸直或稍呈罩状,两侧裂片直立或向侧后翻卷,下唇条状披针形,反折;雄蕊2,伸出,花丝被毛,花药长约2.5mm。蒴果卵圆形状,长约4mm。种子具棱角,有透明而网状的存种皮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3000m的山谷、阴坡草地及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鞋于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化痰止咳。主咳嗽痰黄;咽喉肿痛;赤白痢疾;小便淋沥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鲜品适量;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状茎。味苦、性寒。有消炎杀菌、解毒、散肿的功能。用于扁桃体炎,胃热痛,膀胱炎,乳腺炎,痈肿疮毒,赤白痢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马肋巴
- 山蚂蝗
- 黄桷树根疙瘩
- 排草香
- 管仲
- 野芝麻
- 鸡子
- 小金钱草
- 田唇乌蝇翼
- 香构
- 蜈蚣草根
- 红背酸藤
- 青鱼枕
- 迎红杜鹃
- 鲤鱼皮
- 黄花稔
- 猫儿眼睛
- 猫眼睛
- 麦穗七
- 米仔兰花
- 美商陆子
- 芒茎
- 猕猴骨
- 马骨
- 石枣子
- 多蒴曲尾藓
- 玫瑰露
- 旱冬瓜
- 露蜂房
- 麻腐
- (鱼彭)鱼鳃
- 纤毛婆婆纳
- 小麦麸
- 假酸浆
- 龙须草
- 野菊
- 辽东鳞毛蕨
- 猫儿黄金菊
- 米露
- 对叶草
- 芒
- 瓜子莲
- 马铃薯
- 蚌泪
- 凫羽
- 一品红
- 常春卫矛
- 叶底珠
- 鸡挂骨草
- 狐肝
- 蟾蜍
- 小棕皮头
- 三品一枝花
- 龙齿
- 黄珠子草
- 凤仙花
- 榆树
- 风化硝
- 蓝猪耳
- 海螺厣
- 六月寒
- 黄山五叶参
- 兔肝
- 胆星
- 昆布
- 扁樱桃
- 大叶青木香
- 枣槟榔
- 卷毛耳草
- 老鼠竻
- 楮皮间白汁
- 白勒
- 糖荠
- 花姬蛙
- 大黄茎
- 桂枝
- 杯苋
- 过山枫
- 土羌活
- 白毛藤
- 龙脷叶
- 鼻血雷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粳谷奴
- 柑
- 黑老头
- 大避债蛾
- 土色牛肝菌
- 厓花子
- 山荆子
- 紫青藤根
- 狗宝
- 蜗牛
- 荷叶金钱
- 栾樨
- 牛藤
- 南瓜蒂
- 女儿红叶
- 娘娘菜
- 牛心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