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皮条
《中华本草》:山皮条
拼音注音
Shān Pí Tiáo
别名
金雀花
英文名
Root of Szechwan Indigo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四川木兰的根或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ndigofera szechuensis Craib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四川木兰 小灌木,高约2.5m。茎直立,幼枝密被白色伏贴丁字毛,不久即脱落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mm;托叶披针形,长达2.5mm;奇数羽状复叶长10cm;小叶9-13片,叶片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5-12mm,宽4-8mm,先端钝圆或凹入,有小短洒,基部钝圆或楔形,两面被白色丁字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达10cm,有花约30朵;花萼钟形,5齿裂;蝶形花冠红色,长约9.5mm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毛。荚果粟褐色,长达4cm,内有种子数颗。花期5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500m处的山地荒野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苦;微温
归经
肝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理气宽中;清热解毒。主胃脘痛;肚腹冷痛;胸膈胀满;肺痨发热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根:宽中理气,解郁,除疮毒。治肚腹冷痛,胸膈气胀,痨热,疮毒。2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全株:止咳,利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山皮条
拼音注音
Shān Pí Tiáo
别名
金雀花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四川木蓝的根或全株。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1米。幼枝密生白色伏贴毛,后即无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2.2~4.6厘米,小叶7~11枚;小叶对生,椭圆形至倒卵形,长5~12毫米,阔4~8毫米,先端钝圆或凹入,有小突尖,基部钝圆或楔形,全缘,两面具白色伏贴毛;小叶柄甚短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5厘米;花蝶形,红色。荚果细长。花期初夏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荒地。分布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根:辛苦涩,微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根:宽中理气,解郁,除疮毒。治肚腹冷痛,胸膈气胀,痨热,疮毒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全株:止咳,利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老鸦柿
- 刷把草
- 厚皮树
- 追风伞
- 五月霜
- 夹竹桃
- 紫铜矿
- 蛇疙瘩
- 林问荆
- 漆树根
- 犀牛皮
- 樟
- 万寿菊
- 獾油
- 博落回
- 铁落
- 刺梨根
- 鸱头
- 石刁柏
- 酸水草
- 丝瓜根
- 滑石
- 木槿根
- 山丹
- 单根木
- 鸡子壳
- 草血竭
- 苹婆
- 三消草
- 岗梅根
- 铜线草
- 绵参
- 鲤鱼胆
- 小报春
- 铁草鞋
- 跳八丈
- 牛筋草
- 使君子根
- 五瓣寄生
- 蛏壳
- 荚果蕨贯众
- 飞天蜈蚣
- 火殃簕
- 海柳
- 草果药
- 白龙穿彩
- 景天三七根
- 朝天罐
- 见血清
- 竹林消
- 小茅香
- 扭筋草
- 下田菊
- 柠条籽
- 假连翘
- 贵州落地金钱
- 凤眼果壳
- 寄居蟹
- 麻柳树根
- 地精草
- 蘽根
- 红石耳
- 魔芋
- 金沙草
- 午香草
- 金线草
- 构菌
- 蠘
- 狐狸尾
- 狼油
- 姜味草
- 山槟榔
- 葎草根
- 猕猴桃藤中汁
- 花生衣
- 南天竹根
- 砂仁壳
- 岩檀香
- 白草根
- 大风子
- 花生壳
- 铜棒锤
- 樟脑
- 白马骨
- 降香
- 香石藤果
- 山麻黄
- 大叶紫薇
- 番泻叶
- 赤胫散
- 羊角参
- 苦草
- 乌榄核
- 苞叶木
- 栗毛球
- 使君子叶
- 仙顶梨
- 草绣球
- 石膏
- 箭叶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