獾油
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:獾油
制法
獾油炸药料,去净滓,装瓶重1两。
功能主治
消肿止痛。主水火烫伤、红肿起泡、浸淫溃烂。
用法用量
敷患处。
摘录
《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》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:獾油
制法
以上和匀,1两重装瓶。
功能主治
活血润肤止痛,清热解毒消肿。主水烫、火烫、油烫,红肿起泡,浸淫溃烂,疼痛不止。
用法用量
涂抹患处。
注意
外用药品,切勿入口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天津方)
《中华本草》:獾油
拼音注音
Huān Yóu
别名
獾子油
英文名
Badger F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les mele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冬季捕捉,宰杀后,剥皮,剖腹,取其皮下脂肪有肠网膜上的脂肪,炼油。
原形态
狗獾,属鼬类中较大种,体长45-55cm,重10-12kg。体肥大颈部粗短。鼻端尖,鼻垫与上唇间被毛。耳短眼小,四肝粗短,前后足趾具利爪,尾较短。头部毛短,有3条白色纵纹,在其中隔以两条黑棕色纹。耳背黑棕色,耳缘白色。下颌、喉部黑棕色。体背有长而粗的针毛,整个背部颜色为黑棕色与白色混杂;体侧白色毛居多;腹面、四肢黑棕色,爪棕黑色。尾端为黄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森林、山坡的灌丛、田野及湖泊、河流旁边。洞居,昼伏夜出, 杂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青海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呈浅黄色凝固的油膏状,微有香气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炮制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,置热锅内加热,化开,过滤,晾凉。
归经
脾;大肠经
功能主治
补中益气;润肤生肌;解毒消肿。主中气不足;子宫脱垂;贫血;胃溃疡;半身不遂;关节疼痛;皮肤皲裂;痔疮;疳疮;痊癣;白秃;烧烫伤;冻疮
用法用量
内服:溶化入汤剂,5-15g。外用:适量,涂擦。
注意
脾虚湿阻或湿热内蕴;食欲不振,苔厚粘者慎服。
复方
①治子宫脱垂:獾子油三钱,鸡蛋七个。将油熬开后加适量水,打入鸡蛋,趁热服下,一日一次,连续服用。②治半身不遂:獾油一斤,豆腐十块,将豆腐用獾子油作熟,食量不限,日服二至三次。③治火烫、冻疮:獾子油涂患处。④治疥癣:獾子油涂患处,微火烤之,每日二次,(①方以下出《吉林中草药》)⑤治白秃;獾油,火烤,擦三、四次。如年久者,恐不生发,以拘记子煎汤饮。(《年希尧集验良方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獾油
拼音注音
Huān Yóu
来源
鼬科动物狗獾Meles meles L.的脂肪经加工而成。秋冬捕捉。
性味
甘、酸,平。
炮制
取肉油,洗净,切碎,置锅内炼油,去渣,放冷后加入冰片适量(獾油1斤用冰片5钱),搅拌均匀,分装。
功能主治
生肌止痛。用于烧烫伤,酒齄鼻(酒糟鼻)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涂患处,每天1~2次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獾油
拼音注音
Huān Yóu
别名
獾子油(《黑龙江中药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脂肪油。冬季捕捉,此时脂肪最厚。杀死后,取其皮下脂肪及肠网膜上脂肪,入锅中熬炼成淡黄色的脂油,滤去油渣即成。
功能主治
治中气不足,子宫脱垂,咳血,痔疮,疳疮,疥癣,白秃,烫伤,冻疮。
①《纲目拾遗》:"治头止白秃。"
②《山东中药》:"外敷治汤火伤。"
③《黑龙江中药》:"内服可补中益气,杀虫润肠,止咳血,胸腹胀;外用治内外痔疮,火烧水烫,小儿疳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溶化入汤剂。外用:涂擦。
复方
①治子宫脱垂:獾子油三钱,鸡蛋七个。将油熬开后加适量水,打入鸡蛋,趁热服下,一日一次,连续服用。
②治半身不遂:獾油一斤,豆腐十块。将豆腐用獾子油炸熟,食量不限,日服二至三次。
③治火烫、冻疮:獾子油涂患处。
④治疥癣:獾子油涂患处,微火烤之,每日二次。(①方以下出《吉林中草药》)
⑤治白秃:獾油,火烤,擦三、四次。如年久者,恐不生发,以枸杞子煎汤饮。(《年希尧集验良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火焰兰
- 红毛菍
- 海芋
- 海雹菜
- 火腿
- 红果参
- 红穿破石
- 海茜
- 灰叶南蛇藤
- 环草
- 槐叶苹
- 河豚子
- 海南三七
- 狐头
- 红木耳
- 海带
- 河豚目
- 海参
- 海木
- 红瑞木果
- 海莲果
- 红丝线
- 海蓬子
- 海蛤壳
- 湖北楤木
- 海牛
- 海韭菜
- 海龟
- 狐胆
- 河乌
- 河鲀鱼
- 海参内脏
- 大毛红花
- 狐心
- 猴骨
- 红千层
- 桦革裥菌
- 海鹞鱼齿
- 红木香
- 红毛悬钩子
- 母猪藤根
- 湖北地黄
- 桦褶孔
- 红毛叶马蹄香
- 海鲶
- 猴枣
- 绿百合
- 海粉
- 海马
- 红瑞木
- 湖北贝母
- 海螺壳
- 枫香脂
- 青鱼胆草
- 大葫芦
- 芦荟花
- 羊耳蒜
- 芝麻壳
- 地盘松球
- 阴蚼
- 铁扇子
- 五灵脂
- 桃树胶
- 海螺厣
- 鸡爪簕
- 青海马尾连
- 小叶鹅掌柴
- 麦冬
- 老鼠吹箫
- 玉带根
- 过路惊
- 茶子木花
- 牛奶子
- 苦檀子
- 蓍草
- 岩筋菜
- 博落回
- 李树胶
- 柃木
- 螳螂跌打
- 过墙风
- 川滇桤木
- 箭杆风
- 突厥雀
- 擘蓝
- 苞叶木
- 狗脚迹
- 黄瓜
- 屎咕咕
- 鹅绒藤
- 青木香
- 蝙蝠
- 常春藤
- 球花党参
- 马牙七
- 火殃簕
- 海龙
- 臭常山
- 使君子根
- 土人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