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豆
《中华本草》:黎豆
拼音注音
Lí Dòu
别名
虎豆、狸豆、巴山虎豆、鼠豆。
英文名
Seed of Capitateflower Velvetbean
出处
出自1.《尔雅》郭璞注:摂,今虎豆,缠蔓林树而生。荚有毛刺。2.《本草拾遗》:黎豆,生江南,蔓如葛,子如皂荚子,作狸首文,故名黎豆。3.《纲目》:狸豆野主,山人亦有种之者,三月下种生蔓,其叶如豇豆叶,但文理偏斜。六、七月开花成簇,紫色,状如扁豆花,一枝结荚十余,长三、四寸,大如拇指,有白茸毛,老则黑而露筋,宛如干熊指爪之状,其子大如刀豆子,淡紫色,有斑点如狸文,煮去黑汁,同猪鸡肉再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izolobium capitatum (Sweet)O.Kuntze[Mucuna capitata Sweet;Carpopogon capitatum Roxb.]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打下种子。
原形态
头花黎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。全株被白色疏柔毛。三出复叶;顶生小叶宽卵形,长6-9cm,宽4.5-7cm,先端钝圆,有短尖,基部圆楔形,侧生小叶偏斜;小托叶刚毛状。总状花序短缩成头状,腋生;萼钟状,二唇形,下面一个萼齿较长,密被白色短硬毛;花冠深紫色,长2.5-3cm;雄蕊10,二体,(9)十1;子房有棕色毛,花柱丝状,有白色短柔毛。荚果木质,条形,深棕色,长约9cm,宽约1.5cm,密被淡黄色短柔毛。种子灰白色,肾形,长约1.5cm,宽1cm,周围有围领状隆起的白色种阜。花、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常为栽培,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。
形状
性状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式肾形,长约1.4cm,宽约1cm,厚约6mm表面灰白色,有灰黑色斑纹,微皱缩,略具光泽,边缘有灰黑色种脐,长约6mm,宽约1.5mm,种脐色。飞微,味淡,嚼之有豆腥气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L-3,4-二羟基苯丙氨酸(L-3,4-dihydroxyphebnylalanine),含量达2.65%,色氨酸(tryptophan),胱氨酸(cystine),蛋氨酸(methio-nine)。[br]全株含L-多巴(L-dopa)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温
归经
肺;脾经
功能主治
益气;生津。主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或煮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黎豆
拼音注音
Lí Dòu
别名
虎豆(《尔雅》郭璞注),狸豆(《纲目》),巴山虎豆、鼠豆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头花黎豆的种子。秋后果实成熟时采收。
原形态
头花黎豆,又名:欇、虎櫐(《尔雅》),横欇(《尔雅》郭璞注)。
一年生缠绕草本,全体被疏柔毛。3出复叶,小叶片卵形,长6.5~9.5厘米,宽4~7.5厘米,先端圆,有细尖:小托叶刚毛状。头状花序,有很短的总花梗;萼钟状,2唇形,密被银色短柔毛;花冠深紫色,长25~30毫米;雄蕊10,9和1两束;花柱丝状,通常有短柔毛。荚果深棕色,长约9厘米,密被银灰色茸毛;种子2~5颗,白底有灰色斑纹,或灰色底有黑色斑纹,长约1.4厘米,宽1厘米,厚6毫米,种脐长6毫米,有围领状隆起的白色种阜。花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安徽黄山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种子中分出L-3,4-二羟基苯丙氨酸1.9%,测定含量为2.65%。未测出生物碱、鞣质、皂甙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微苦,温,有小毒。"
归经
《本草撮要》:"入手、足太阴经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温中,益气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狗爪樟
- 广枝仁
- 鸱头
- 胜红蓟
- 石吊兰
- 黄荆
- 绣球防风
- 独角莲
- 鹿齿
- 小对叶草
- 降真香
- 牛髓
- 鹿耳翎
- 小叶寄树兰
- 厚叶贯众
- 萝芙木
- 小年药
- 土圞儿
- 橘核
- 厚叶旋蒴苣苔
- 野兔骨
- 将军树
- 益母草
- 黑腺珍珠菜
- 巴豆霜
- 地红子根
- 红果参
- 小九头狮子草
- 海仙花
- 红升麻
- 钓樟根皮
- 白皮
- 草木灰
- 鹬肉
- 鲩鱼胆
- 高粱
- 蛤蜊
- 鳍蓟
- 臭茉莉
- 凤凰木
- 雉
- 黄稔根
- 横经席
- 云苔草
- 水龙胆草根
- 水朝阳根
- 黑龙串筋
- 磁石
- 大叶青木香
- 乌鸡骟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螃蟹七
- 猕猴桃根
- 朱砂七
- 卵叶寄生
- 苦杏仁
- 木竹子
- 芒
- 九龙盘
- 白花映山红
- 硬骨凌霄
- 甘蔗滓
- 青麸杨根
- 天星藤
- 紫金标
- 波缘假瘤蕨
- 小接骨丹
- 白残花
- 木槿子
- 八月瓜
- 白金古榄
- 白子菜
- 柏枝节
- 广金钱草
- 石莲子
- 雀头血
- 金耳环
- 香雪兰
- 菘菜
- 自消容
- 小朴松实
- 金雀根
- 华东木蓝
- 山大黄
- 塔黄
- 绿绒蒿
- 十大功劳叶
- 红豆蔻
- 林背子
- 硬水黄连
- 七星鱼
- 鼻烟
- 崖姜
- 紫花苣苔
- 苏铁叶
- 秀丽野海棠
- 野油麻
- 仙掌子
- 土黄连
- 漆大姑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