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枝仁
《中华本草》:广枝仁
拼音注音
Guǎnɡ Zhī Rén
别名
芭豆、崖花子、土连翘、山枝仁、榨木仁、公栀子、五牛子、为龙子
英文名
Seed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种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.[P.fortunei Turcz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摘果实。晒干,击破果壳,取出种仁,再晒干。
原形态
光叶海桐,常绿灌木,高2-3m。上部枝条有时轮生,全株无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5-10mm;叶片薄革质,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,长6-10cm,宽1-3.5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基部呈楔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,边缘略呈波状;中脉突出明显。伞形花序1-4枝,生于小枝顶端,通常具花6-13朵;花黄色,径约7mm;花梗长10-15mm,光滑;花萼基部联合,5裂,裂片广卵形,长2mm,光滑,边缘有毛;花瓣5,分离,倒披针形,长8-10mm;雄蕊5,与花瓣互生,长4-7mm;子房长卵形,无毛,花柱长3mm,柱头略增大。蒴果卵形或椭圆形,长2-2.5cm,3瓣裂,每瓣有种子约6颗,果皮薄,革质。种子大,近圆形,长5-6mm,红色。花期4月,果熟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间阴湿夺、山坡、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种子呈不规则的微下凹的多面体,棱面大小各不相同,直径3-7mm。外表呈棕色或红紫色,少数呈棕褐色,光滑。质坚硬,不易粉碎,内心白色,嗅之有油香气。以颗粒饱满、色红、香味浓、无果柄和果壳者为佳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平
归经
肺;脾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咽;止泻。主虚热心烦,口渴,咽痛;泄泻;痢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研末,1.5-3g。
各家论述
《四川中药志》:清热,止泻,收敛。治咽痛,下利后重,肢倦乏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昆明堇菜
- 湖北地黄
- 铁藤
- 黑大豆花
- 阴香根
- 木锥花
- 丝点地梅
- 蝙蝠
- 龙州线蕨
- 大靛根
- 狗爪樟
- 辽瓦松
- 元宝槭
- 猪脬
- 红芪
- 橡木皮
- 山皮条
- 藤梨根
- 荠薴
- 矮人陀
- 石油菜
- 牛奶树子
- 四楞筋骨草
- 木姜子根
- 长梗石柑
- 肖鸢尾根
- 水杨枝叶
- 鸡挂骨草
- 鹅绒藤
- 蚤休
- 叉枝藻
- 白苞筋骨草
- 豨莶果
- 白僵蚕
- 煅石膏
- 花叶竹芋
- 狗骨节
- 鹅蛋壳
- 吐烟花
- 扁豆叶
- 牙痈草
- 蘽根
- 华萝藦
- 优若藜
- 须花参
- 火绳树
- 紫丁香
- 血当归
- 水蔓青
- 木通根
- 大狼把草
- 垂丝海棠
- 滑背草鞋根
- 急性子
- 节节草
- 雪莲花
- 香樟
- 石荠苎
- 省雀花
- 地朝阳
- 革叶蓼
- 匙羹藤
- 蟛蜞菊
- 满天星
- 矮杨梅皮
- 帽兰
- 秋海棠果
- 楠木皮
- 吴茱萸叶
- 西瓜子仁
- 鷩雉
- 自然铜
- 橄榄
- 香橼叶
- 皱叶鼠李
- 蝈蝈
- 豹皮樟
- 天王七叶
- 广枝仁
- 黄藨根
- 蛤叶薯
- 稀花蓼
- 羊蹄甲
- 紫梢花
- 莱菔子
- 纤花耳草
- 降真香
- 云杉球果
- 鸭脚板草
- 青灰叶下珠
- 野香橼花
- 小伸筋草
- 血人参
- 建砂仁
- 锡叶藤
- 圆瓣冷水花
- 波罗蜜核中仁
- 樗叶花椒皮
- 红紫苏
- 穿山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