旋鸡尾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旋鸡尾
拼音注音
Xuán Jī Wěi
别名
线鸡尾、七星草、剑刀草、剑刀蕨、连贴草、七星剑、毛连草、七星凤尾草、金鸡尾、石扁担、大叶金星、金星剑、大号七星剑、牛舌黄、斩蛇剑、连天草、铁包金、大经刀草、大石韦、龙舌草
英文名
Fortune Microsorium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燕科植物厚叶铁角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splenium griffithianum Hook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去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20-25cm。根茎直立,下部密生纤维状须根,顶部被深棕色、披针形鳞片,顶部渐狭成纤维状,边缘略有粗齿。叶近生;叶柄长3-4mm,或近无柄,淡禾秆色,疏被鳞片;叶片近肉质,线状倒披针形,长20-25cm,宽1.5-2.5cm,顶部短渐尖,下部渐狭并下延于短叶柄,全缘或上部有疏缺刻或有钝齿;中脉两面隆起,侧脉二叉,斜向上,两面不明显。孢子囊群线形,长5-7mm,背生于侧脉上侧一边,距离叶边1/2-2/3,在中脉两侧各成1排;囊群盖线形,全缘,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下沟谷岩石上或水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;无毒;凉
归经
肝;脾;心;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毒;利湿。主黄疸;淋浊;高热;烧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敷。
复方
①治肺痨咳血:鲜江南星蕨二至三两,水煎调冰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②治火咳、火淋,止鼻血:旋鸡尾三钱至五钱,煎水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③治肺痈咳嗽胸痛:鲜江南星蔽、鲜苇茎各二两,煎汤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④治小便赤涩痛或带血:鲜江南星蕨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⑤治肠风下血(内痔出血):旋鸡尾根茎二两,猪棕草一两。煮猎肠食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⑥治热痢口渴:鲜江南星蕨二至三两,水煎代茶次。《福建中草药》)⑦治痈疽发背:鲜江南星蕨捣烂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旋鸡尾
拼音注音
Xuán Jī Wěi
别名
线鸡尾、七星草(《草木便方》),剑刀草、剑刀蕨、连贴草、七星剑、毛连草(《广西中兽医药植》),七星凤尾草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金鸡尾、石扁担(《四川中药志》),大叶金星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,金星剑,大号七星剑、牛舌黄(《泉州本草》),斩蛇剑、连天草、铁包金、大经刀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大石韦,龙舌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水龙骨科植物江南星蕨的全草或带根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附生草本,高50~70厘米。根茎横生,细弱,疏被鳞片;鳞片阔卵形,急尖,淡棕色,早脱落。叶近生,柄长3~15厘米;叶片狭线状披针形至阔线状披针形,长30~45厘米,宽1.5~5厘米,两端狭尖,全缘,近革质,淡绿色,叶脉不明显。孢子囊群大,棕黄色,排列成1行或为不整齐的2行,较近中肋,无盖,也不具隔丝。
生境分布
生于石上,树上或屋瓦缝隙等阴涅处。分布浙江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陕西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苦,寒。"
②《贵阳民间药草》:"苦,寒,无毒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苦,性凉。"
归经
《泉州本草》:"入肝、脾、心、肺四经。"
功能主治
清热凉血,通淋,解毒。治热淋,崩带,吐血,衄血,热痢,痔血,肺痈,痨咳,瘰疬,疮肿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解毒,消热,凉血,通淋。涂肿毒、发背,消结核。"
②《天宝本草》:"治淋症,赤白带下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五淋带下,头项瘰疬,崩症,红痢及阳毒未溃等症。"
④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治肺病吐血。"
⑤《泉州本草》:"调气理血,清肺热,泻心火,凉血,镇咳止呕,止痛。治肺痨,肺痈,热毒下痢。"
⑥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杀虫。治蛇伤。"
⑦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治胃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注意
虚寒者慎服。
复方
①治肺痨咳血:鲜江南星蕨:二至三两,水煎调冰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②治火咳、火淋,止鼻血:旋鸡尾三钱至五钱,煎水服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③治肺痈咳嗽胸痛:鲜江南星蕨、鲜苇茎各二两,煎汤服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小便赤涩痛或带血:鲜江南星蕨一至二两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⑤治肠风下血(内痔出血):旋鸡尾根茎二两,猪棕草一两。煮猪肠食。(《贵阳民间药草》)
⑥治热痢口渴:鲜江南星蕨二至三两,水煎代茶饮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⑦治痈疽发背:鲜江南星蕨捣烂敷患处。(《泉州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铜矿
- 岩兰花根
- 金花菜
- 倒地铃
- 酒饼叶根
- 天生草
- 塔黄
- 苞蔷薇根
- 野棕
- 鹿梨根皮
- 蔓荆子
- 白花灰毛槐树
- 碗蕨
- 香蓼
- 漆大姑根
- 水葱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景天三七根
- 倒触伞
- 刺梨根
- 小酒饼花
- 刺蓼
- 树舌
- 灵猫骨
- 川滇桤木
- 石蕊
- 光慈姑
- 臭节草
- 岩指甲花
- 桦叶荚蒾
- 橘核
- 葵花大蓟
- 裂果卫矛
- 山荆子
- 黄精
- 狗骨节
- 蟾蜍
- 金光菊
- 貂尾
- 杉皮
- 膀胱七
- 山葛薯
- 京大戟
- 角花胡颓子
- 金雀儿
- 阴香皮
- 竹芋
- 川山橙果
- 山风
- 树萝卜
- 斑鸠菊
- 短柄五加
- 番木瓜叶
- 肉半边莲
- 粉绿益母草
- 红牛皮菜
- 石龙芮子
- 樟树皮
- 食茱萸
- 杜鹃花果实
- 芦荟花
- 咳喘木
- 珠兰根
- 黑三棱
- 野山楂
- 龟胶
- 蓝猪耳
- 荔枝核
- 芒种花
- 杏仁
- 茶
- 接骨树
- 罗汉松
- 库页悬钩子根
- 芥子
- 小年药
- 丝瓜络
- 藤梨根
- 丝瓜花
- 雷五加叶
- 田唇乌蝇翼
- 雷公藤
- 老鸦花藤
- 绢毛石花
- 三七
- 海金沙
- 断肠草
- 柠檬皮
- 香胶木叶
- 粗叶木叶
- 黄锁梅
- 厚朴
- 沙地柏
- 假蒟根
- 鹿肉
- 巴豆霜
- 巴豆油
- 剑叶紫金牛
- 紫草
- 大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