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皮根
《中华本草》:黄皮根
拼音注音
Huánɡ Pí Gēn
英文名
Root of Chinese Wampee
出处
出自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黄皮Clausena lansium (Lour.)Skeels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ausena lansium (Lour.)Skeels [Quinaria lansium Lour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,洗净,鲜用;或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黄皮 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12m。幼枝、花轴、叶轴、叶柄及嫩叶下面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丛状短毛及长毛,有香味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;小叶柄长4-8mm;小叶片5-13,顶端1枚最大,向下逐渐变小,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6-13cm,宽2.5-6cm,先端锐尖或短渐尖,基部宽楔形,不对称,边浅波状或具浅钝齿。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枝扩展,多花;萼片5,广卵形;花瓣5,白色,匙形,长不超过5mm,开放时反展;雄蕊10,长短互间;子房上位,5室,密被毛。浆果球形、扁圆形,长1.2-3cm,淡黄色至暗黄色,密被毛。种子绿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黄皮根中含呋喃香豆精欧前胡内酯(impera-torin),黄皮呋喃香豆精(wampetin)即去氢印黄皮内酯(dehy-droindicolactone),8-牻牛儿氧基补骨脂素(8-geranoxypsoralen)和倍半萜酮右旋日本刺参萜酮(oplopanone),卡巴唑生物碱3-甲酰基-6-甲氧基卡巴唑(3-formyl-6-methoxy carbazole),6-甲氧基卡巴唑-3-羧酸甲酯(methyl 6-methoxycarbazole-3-carboxy-late),3-甲酰基-1,6-二甲氧基卡巴唑(3-formyl-1,6-dimethoxy-carbazole),3-甲酰基卡巴唑(3-formyl carbazole),卡巴唑-3-羧酸甲酯(methyl carbazole-3-carboxylate),九里香碱(murrayanine),山小桔灵(glycozoline),印度黄皮唑碱(indizoline)等。
性味
辛;微苦;温
归经
胃;肝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。主气滞胃痛;腹痛;疝痛;风湿骨痛;痛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9-60g。
复方
治胃病: 干黄皮根一至二两。水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治胃痛。2.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消肿,止气痛,利小便。治黄疸,疟疾;预防流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皮根
拼音注音
Huánɡ Pí Gēn
出处
《福建民间草药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根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晒干用。
性味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辛微苦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福建民间草药》:"治胃痛。"
②《南宁市药物志》:"消肿,止气痛,利小便。治黄疸,疟疾;预防流感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酒水同煎,1~2两。
复方
治胃痛:干黄皮根一至二两。水炖服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苏
- 小谷精草
- 剑叶耳草
- 紫弹树枝
- 苍山橐吾
- 鹊豆
- 天青地红
- 鹿头肉
- 茨菇草
- 乌豆根
- 粗叶木叶
- 奴柘刺
- 兔耳风
- 砂仁花
- 石蛇
- 赤地榆
- 木兰寄生
- 黄山鳞毛蕨
- 金钩如意草
- 逆阿落
- 秤砣梨根
- 厚皮香花
- 犀牛皮
- 八角枫
- 山肉桂
- 曲花紫堇
- 马蹄金
- 芸香
- 广东金钱草
- 桃儿七果
- 篱栏网
- 臭冷杉
- 啄木鸟
- 大薸
- 田葱
- 三角泡
- 刺沙蓬
- 红木耳
- 猪肚木
- 伸筋草
- 香排草
- 乌藨连
- 茯苓皮
- 小过江龙
- 八角枫叶
- 茶子饼
- 竹叶蕉
- 凉薯
- 野大豆藤
- 薄荷脑
- 龙须眼子菜
- 蜈蚣萍
- 邪蒿
- 楮皮间白汁
- 苍耳根
- 茅膏菜
- 刺黄芩
- 粗叶耳草
- 云南小草蔻
- 维特他
- 野葱
- 莲须
- 红芪
- 灯笼果
- 蚕砂
- 显子草
- 白兰花
- 喜树果
- 火头根
- 贝母兰
- 细叶防风
- 野靛青
- 露水草
- 小雪人参
- 碧桃干
- 田麻
- 栲栗叶
- 土千年健叶
- 裂叶秋海棠
- 野菱根
- 骨螺
- 金兰
- 褐云玛瑙螺
- 阿育魏实
- 花红叶
- 白残花
- 蚶
- 水半夏
- 肋柱花
- 榛蘑
- 狼杷草
- 曼陀罗叶
- 雕骨
- 山胡椒根
- 艾叶
- 厚皮树皮
- 小果白刺
- 接骨草
- 桉树果
- 滇丹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