蔛草
《*辞典》:蔛草
拼音注音
Hú Cǎo
别名
蔛荣、蔛菜(《唐本草》),接水葱(《七卷食经》),鸭仔菜、黑菜、合菜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雨久花科植物少花鸭舌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根茎短,近于直立。叶簇生或单生,披针形,长2~3.5厘米,宽5~10毫米,基部浑圆或微心形,具长柄。总状花序疏散,自叶鞘抽出;花1~3朵,具柄;花被钟状,6深裂,深蓝色;雄蕊6,内有1枚最大,花丝一面具齿,花药基部着生,顶裂;子房3室,花柱细。蒴果长卵形。花期夏、秋。
生境分布
生于湿地或水田中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性味
①《唐本草》:"味甘,寒,无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微甘咸,寒。"
功能主治
清肝凉血。治高热喘促,咳血,尿血,赤眼,丹毒,痈肿疔疮。
①《唐本草》:"主暴热喘息,小儿丹肿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清肝凉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者1~2两)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咳血: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。捣烂绞汁,调蜜服。
②治尿血:鲜少花鸭舌草一至二两,鲜灯芯草一至二两。水煎服。
③治风火赤眼:少花鸭舌草鲜叶,捣烂外敷眼睑。
④治丹毒,痈肿,疔疮:鲜少花鸭舌草适置。捣烂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猪肺
- 阳桃叶
- 山黄麻根
- 柳叶亚菊蒿
- 金耳环
- 大花柳叶菜
- 黄水芋
- 黄藁本
- 黄栌
- 地蚕
- 草地黄芩
- 鳖血
- 刺蓬花
- 土羌活
- 竹叶菜
- 关东丁香
- 高山大黄
- 还亮草
- 凤仙
- 蝙蝠
- 斑蝥
- 三花枪刀药根
- 斑楮头红
- 括金板
- 野猪蹄
- 青鱼枕
- 宝盖草
- 黄葛树
- 三叶乌蔹莓
- 打米花
- 野兔毛
- 蝴蝶花
- 文冠果
- 珍珠母
- 麻蕡
- 红三七
- 鹅绒藤
- 角果木
- 管仲
- 空柄假牛肝
- 青丝龙
- 滇苦菜
- 一柱香
- 蚕砂
- 石榴叶
- 高寒露珠草
- 番石榴皮
- 秋鼠曲草
- 长叶山芝麻
- 水朝阳花
- 水翁根
- 大昏鸡头
- 天文草
- 鳖甲
- 大黄蜂子
- 两指剑
- 独角牛
- 石刷把
- 云雀
- 竹叶参
- 紫木通
- 绿结鸡骨
- 乌榄
- 高粱乌米
- 金匙叶草
- 苦苣
- 石胆草
- 紫苏叶
- 老鼠脚迹
- 狗蹄
- 青叶苎麻根
- 惊风草
- 老虎俐
- 假黄麻
- 大叶矶松
- 茱苓草
- 水松皮
- 水牛角浓缩粉
- 鸡肾草
- 黄细辛
- 虎骨胶
- 豉汁
- 景天
- 水苏根
- 章鱼
- 蝴蝶草根
- 景天花
- 胡豆草
- 多蕊蛇菰
- 旋花苗
- 隔山撬
- 赤麻
- 水接骨丹
- 大叶蛇总管
- 石椒草
- 地胆草
- 和血丹
- 小花鸢尾根
- 草玉梅
- 慈姑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