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骨胶
《*辞典》:虎骨胶
拼音注音
Hǔ Gǔ Jiāo
别名
虎胶(《医林纂要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猫科动物虎的骨胳煎熬而成的胶。
制法
取净虎骨锯成小段,置锅内加水煎熬,经24小时后,将煎液过滤,加入白糖、明矾末少许,搅匀澄清。如此反复煎约3次,乃将取得清液合并煎熬浓缩,至水分蒸发殆尽,加入少量黄酒。缓火浓缩,以胶汁稠粘呈深黄色为度。去尽余火,并用铜勺频频撩动,使热度发散,最后倾入胶模中。表面用白酒喷布,使呈现金黄色花沫。冷凝后,切成小方块。宜放于阴凉干燥处。
性味
咸,温。
①《医林纂要》:"辛咸,热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淡,无毒。"
归经
《四川中药志》:"入肝、肾二经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医林纂要》:"功同骨而滋益从容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补益气血,强健筋骨。治中风瘫痪,筋骨受风拘挛,四肢麻木,不能屈伸及痿躄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用黄酒炖化,冲入药汁中,1~2钱;或入丸剂。
注意
血虚火盛者慎服。
复方
治顽固性中风瘫痪、半身不遂及手足痿废:老鹳草、血通(五花大血藤)煎汁,以黄酒熬化虎骨胶冲入药汁中,再加适量曲酒,每日二次,每次服半盅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壳骨
- 蚕茧草
- 小悬钩子
- 对对参
- 海决明
- 东北鼢鼠
- 大叶樟
- 黄斑龙胆
- 红背马蓝
- 密马
- 甜瓜皮
- 莼
- 鹿皮
- 异叶米口袋
- 向天蜈蚣
- 棱萼母草
- 华山参
- 大桫椤
- 堵喇
- 茅香根
- 小叶鼠李
- 蔓胡颓子根
- 黄耆茎叶
- 鳞花草
- 小六月寒
- 冷地卫矛
- 冠果草
- 虾蟆胆
- 血参
- 柳叶菜
- 绵毛马兜铃
- 秦皮
- 黄杨木
- 少花柏拉木
- 大头茶果
- 狼牙委陵菜
- 红毛草
- 打虫果
- 卫矛
- 山吴萸果
- 射鸡尾
- 四照花
- 东北延胡索
- 甘肃棘豆
- 黄稔根
- 小果野葡萄
- 西藏野花椒
- 水枇杷叶
- 树头芭蕉
- 小花鸢尾
- 蔛草
- 山稗子
- 对叉疔药
- 多枝婆婆纳
- 海红豆
- 水蜈蚣
- 犀牛皮
- 大黄连刺
- 谷皮藤
- 曼陀茄根
- 大黄树
- 燕窠土
- 梅露
- 石刁柏
- 牡荆
- 天葵
- 小肺筋草
- 凌霄花
- 野山芝麻
- 云南铁角蕨
- 甜草
- 荔枝叶
- 毛脉南蛇藤
- 小血藤
- 罗勒子
- 青鱼枕
- 爬树龙
- 红花寄生
- 蕲蛇
- 红莲子草
- 荷莲豆草
- 山黄杨子
- 兔脑
- 血桐
- 冷蕨子草
- 树头菜根
- 鞑新菊
- 小二仙草
- 大阳关
- 显脉香茶菜
- 涩草
- 马鬃参
- 铅
- 海鹞鱼肝
- 罗汉果根
- 墙草
- 小通草叶
- 山麦冬
- 山椒草
- 簝叶竹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