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南苏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南苏
拼音注音
Dà Yè Nán Sū
别名
小南苏、金竹标、青竹标、小过山龙、爬树龙、过江龙、爬山虎、大青竹标、小石芝藤、万年青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天南星科植物大叶南苏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aphidophora peepla(Roxb.)Schott[Pothos peepla Roxb.;Scindapsus peedla Schott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切段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大叶南苏,附生藤本。茎粗8-12mm,淡绿色,节间长2-5cm,生肉质气生根,贴附于石壁或树皮上。分枝常较短,多数。叶柄年10-20cm,腹面具槽,背面圆形,淡绿色,上部关节长8-12mm,叶鞘基部扩大;叶片亚革质,长圆形、椭圆状长圆形,稀卵状长圆形,全缘,长8-25cm,宽4-llcm,先端骤狭渐尖或锐尖,基部圆形;中肋背面隆起,侧脉多数,密集,斜伸而后向上弧曲,细脉网结。花序顶生,序柄粗壮,长8-10cm,直立,顶部下弯,基部有长6-7cm的宽线形膜质苞片,早落;佛焰苞椭圆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长7-9cm,先端具长约1cm的喙,外面污黄色,内面污黄带红色;肉穗花序无柄,圆柱形,长5.5-8cm,为佛焰苞全长的4/5以上,粗l-1.2cm,苍白色或污黄色,稀青紫色;雄蕊比雌蕊短,花丝宽,两头稍狭,花药椭圆形,钝,稍外露;子房角柱状,长宽2mm,顶端四边形或六边形,柱头小,长圆形,略凸起。花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1800-2800m的沟谷常绿阔叶林、山坡庙宇林的树干或石崖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凉
功能主治
散瘀止痛;舒筋活络;润肺止咳。主心绞痛;跌打肿痛;骨折;风湿疼痛;肢体麻木;支气管炎;百日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研末,每次3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云南中草药》:“忌牛、羊肉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将军树
- 奶椎
- 羊奶子
- 列当
- 豆根木蓝
- 云南美登木
- 刷把草
- 鄂报春
- 黄花香茶菜
- 齿缘草
- 大花美人蕉
- 杠香藤
- 海白石
- 蒙疆苓菊
- 龙脷叶
- 紫筒草
- 亮菌
- 毛大丁草
- 玉米轴
- 剑叶铁树
- 葛藟根
- 高原鸢尾子
- 硬骨藤
- 荚蒾子
- 南瓜藤
- 岩莴苣
- 番红花
- 罗勒子
- 甘遂
- 小金牛草
- 盐麸叶
- 川楝子
- 黑点草
- 黑腺珍珠菜
- 蒲种壳
- 藕节
- 蒲桃种子
- 还亮草
- 莱菔子
- 小对叶草
- 地黄
- 荚蒾
- 番石榴皮
- 石榴叶
- 阔叶赤车使者
- 滇苦菜
- 七里香
- 蚕砂
- 青丝龙
- 算盘子根
- 大花素馨花
- 灵砂
- 竹精
- 苦地丁
- 八目鳗
- 石吊兰
- 松树梢
- 榆皮涎
- 黄毛岩白菜
- 万年柏
- 水朝阳花
- 猪肠
- 花锚
- 野荔枝果
- 虎牙
- 黄蜀葵茎
- 独角牛
- 番石榴根
- 黑升麻
- 野葱
- 等宽鳞毛蕨
- 腐巴
- 甘菊花露
- 青叶苎麻根
- 扶桑花
- 虎骨
- 老虎俐
- 鼬瓣花
- 银不换
- 多花猕猴桃茎叶
- 鱼鳖金星
- 猬心肝
- 猪蓼子草
- 长叶丹参
- 乌榄树皮
- 石莲
- 水翁根
- 水苏根
- 钓杆柴
- 狗蹄
- 老头草
- 茶膏
- 葱花
- 繸瓣珍珠菜
- 竹鼠肉
- 石胆草
- 水胡满
- 猪胆
- 水接骨丹
- 苍白过路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