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椎
《*辞典》:奶椎
拼音注音
Nǎi Zhuī
出处
《河南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刺果甘草的果实。秋冬果熟后采集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基部木质化,有条棱,全体被鳞片状黄色腺体。单数羽状复叶;小叶5~13,披针形或宽披针形,长2~5厘米,宽0.5~2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。总状花序腋生;花紧密,长8~10毫米;萼钟状,5裂;花冠蝶形,蓝色。荚果卵形,褐色,长1~1.5厘米,宽0.4~0.5厘米,密生尖刺;种子2颗,黑色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田边、河边、路边草丛及灌丛中。分布东北和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陕西、河南、山西等地区。
性味
性微温,味甘辛。
功能主治
催乳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
复方
治奶汁缺少:刺果甘草果序七个(鲜或干皆可),皂刺三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银忍冬
- 毛黐头婆
- 天荞麦根
- 东北蛔蒿
- 倒挂草
- 喉咙草
- 虎尾轮
- 一把伞
- 清明菜
- 大唇香科科
- 紫杉
- 蟾舌
- 杜根藤
- 羊洪膻
- 深山不出头
- 胡桃叶
- 寻骨风
- 石筋草
- 红叶树
- 野烟
- 蟾蜍胆
- 金光菊
- 山白果
- 白茅根
- 野荞麦
- 糯稻根
- 甘西鼠尾
- 潺槁树
- 石蛇
- 虾子草
- 小青藤香
- 高粱乌米
- 臭草
- 水毛花
- 石上蕉
- 蠮螉
- 雷公藤
- 椋子木
- 偏叶白齿藓
- 辉葱
- 荷包牡丹根
- 长刺卫矛
- 南天竹根
- 山香圆
- 葡萄
- 乌蔹莓
- 石链子
- 土沉香
- 药用狗牙花
- 蛾眉石凤丹
- 小金挖耳
- 小金狗
- 吊山桃
- 虾子花
- 半边山
- 纤毛婆婆纳
- 南方荚蒾
- 象皮木
- 乌毛蕨贯众
- 玳瑁
- 苜蓿根
- 轮叶马先蒿
- 野苋子
- 窿缘桉叶
- 白螺蛳壳
- 篦梳剑
- 大叶蛇泡簕
- 水茄冬
- 地锦
- 大石枣
- 黑塔子根
- 网脉橐吾
- 滇南冠唇花
- 花生衣
- 虎膏
- 灯台树果
- 柳根
- 黑塔子叶
- 鬼羽箭
- 大过路黄
- 长柄蕗蕨
- 雁来红
- 厚叶沿阶草
- 人参花
- 小山稔
- 海桐皮
- 伽果
- 滇丁香
- 防风花
- 木瓜枝
- 红楠
- 小檗
- 锈毛白枪杆
- 罗锅底
- 华鹅耳枥
- 小通草叶
- 接骨树皮
- 海南粗榧
- 密枝问荆
- 大叶酸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