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葱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野葱
拼音注音
Yě Cōnɡ
别名
太白韭
来源
百合科野葱Allium prattii C. H. Wright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发汗,散寒,消肿。主治伤风感冒,头痛发热,腹部冷痛,消化不良。外用接骨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外用加蜂蜜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野葱
拼音注音
Yě Cōnɡ
别名
日葱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野葱的全草。5~6月采收。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45厘米。鳞茎外被宿有的纤维状叶鞘。叶披针形,基部鞘状,先端细尖,两面平滑无毛。花茎直立,由叶丛中抽出;伞形花序顶生,下有膜质总苞片数枚;花紫红色。蒴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坡、草丛等处。分布西藏等地。
性味
性温,味辛。
功能主治
发汗,散寒,消肿,健胃。治伤风感冒,头痛发烧,腹部冷痛,消化不良;能接骨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加蜂蜜捣烂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树甘草
- 羊屎木
- 西瓜子壳
- 老蛇头
- 羊肚菌
- 紫茉莉根
- 滇五味
- 淡竹笋
- 杜根藤
- 翼首草
- 罗伞树
- 罗布麻叶
- 象皮木
- 血沟丹
- 芦莉草叶
- 滇榧子
- 树救主
- 柏树油
- 紫油木叶
- 罗平蓟
- 排骨灵
- 杜鹃花
- 淡竹根
- 紫藤根
- 紫荆果
- 锈钉子
- 紫玉簪叶
- 血散薯
- 杜鹃兰
- 老头草
- 点头菊
- 北豆根
- 独脚柑
- 金银花露
- 桑白皮
- 滇绿豆
- 羊胲子
- 老鼠瓜
- 羽叶三七
- 耧斗菜
- 蠵龟筒
- 药绿柴
- 绿绒蒿
- 黑牵牛
- 桑叶汁
- 炸腰果
- 滇苦菜
- 蘡薁根
- 白兰花
- 桑黄
- 女贞子
- 松子仁
- 树韭菜
- 松香
- 炙甘草
- 老龙皮
- 止血丹
- 杜松实
- 腰骨藤
- 榛子花
- 猪毛蕨
- 树头菜
- 猪屎豆
- 紫草茸
- 楤木花
- 松笔头
- 杓儿菜
- 紫筒草
- 羊黄
- 棕榈花
- 槠子皮叶
- 浙桐皮
- 樟木子
- 樟梨子
- 披叶苔
- 松油
- 象牙
- 披针叶兔耳风
- 柄果槲寄生
- 西藏凹乳芹根
- 灯笼婆婆纳
- 沼地马先蒿
- 灯油藤子
- 白龙穿彩
- 药用狗牙花
- 药芹菜根
- 松球
- 松蕈
- 滇白芷
- 西瓜根叶
- 虾子花叶
- 老来青
- 白地紫菀
- 断板龟
- 白叶刺根
- 茵陈蒿
- 紫花芥子
- 白升麻
- 芫花根
- 滨旋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