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毛岩白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黄毛岩白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Máo Yán Bái Cài
别名
岩白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川滇马铃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charis henryana Oliv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川滇马铃苣苔,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而短,直径约1.5cm。叶基生;柄长1.5-7cm,密被褐色毡毛;叶片肉质,披针形或楔形,边缘波状或具三角状锯齿,上面被短柔毛,下面密被褐色毡毛。聚伞花序2-4条,每花序具6-8花;花序梗长10-18cm,与花梗被深紫色腺体柔毛;苞片小,钻形,脱落,花梗长5-10mm;花萼5裂至近基部,裂片线状披针形,长约4mm,外面被柔毛和腺体柔毛,内面近无毛;花冠钟状,深紫色,长约1cm,外面近无毛,筒长约5mm,檐部不明显二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全部裂片长圆形;发育雄蕊4,分生,内藏,退化雄蕊1;花盘环状,全缘;子房长圆形,长4.5mm,花柱长约1.5mm,柱头1,盘状。蒴果倒长圆状披针形,长2.5--3.3cm,无毛。花期7-8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50-2600m的山地潮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四川及云南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止咳;平喘;止血。主咳嗽;哮喘;咯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毛岩白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Máo Yán Bái Cài
别名
岩白菜[四川]
来源
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植物川滇马铃苣苔Oreocharis henryana Oliv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晒干。
性味
淡,平。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,平喘,止血。用于劳伤咳嗽,哮喘,吐血。
用法用量
5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头陈
- 米碎木皮
- 布狗尾
- 板蓝根
- 大果巴戟
- 大横纹
- 大脖子药
- 大粘药
- 大泡通
- 大瓦韦膜叶星蕨
- 大昏鸡头
- 光里白
- 小黄构
- 大接骨丹
- 大昏头鸡
- 大花糙苏
- 大树跌打
- 大将军
- 大膜盖蕨
- 大花细辛
- 大头橐吾
- 大头菜子
- 大红菇
- 大浮萍
- 大苦溜溜
- 大对经草
- 大花美人蕉
- 大苞甲跖草
- 大山玄参
- 大果琉璃草
- 大独叶草
- 篱笆竹
- 美人蕉
- 大果臭椿皮
- 大花剪秋罗
- 大肺经草
- 大苞寄生
- 大花列当
- 大花卫矛果
- 大田基黄
- 大白顶草
- 大扁竹兰
- 大头艾纳香
- 大报春花
- 大花活血丹
- 大羊角瓢
- 大花柳叶菜
- 大毛桐子根
- 大良姜
- 大山黧豆
- 大百解薯
- 大果卫矛
- 大狼把草
- 大画眉草
- 大白杜鹃
- 大独脚金
- 大理木香
- 大山芝麻
- 大头茶果
- 大泡通皮
- 大狗尾草
- 大肺筋草
- 大树甘草
- 大火草根
- 大烟锅草
- 大巢菜
- 大母猪藤
- 大茶药根
- 大花卫矛
- 黑种草子
- 岗松
- 心叶虎耳草
- 大叶马尾连
- 古钩藤
- 大毛红花
- 大戟
- 美丽胡枝子
- 两面刺
- 山乌桕根
- 大泡通叶
- 大红毛叶
- 大花石上莲
- 白三七根
- 白屈菜根
- 鲎
- 白垩
- 花木通
- 地筋
- 岩笋
- 地丁
- 圆叶白杨树
- 翅茎香青
- 叶下珠
- 臭李子
- 大叶桉叶
- 叶下花
- 苍耳花
- 臭辣树
- 穿鞘花
- 岩人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