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母
《中华本草》:麻母
拼音注音
Má Mǔ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伞形科植物青海当归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gelica niyida Wolff[A. ching-haiensis Shan xe K. T. Fu]采收和储藏:未开花前采挖,去其花叶及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-90cm。根圆锥形,黄棕色,长5-10cm。茎绿色或略带紫色,有细槽纹,光滑无毛,仅上部有粗短硬毛。基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,裂片2-4对;叶柄长3-5cm,基部膨大成宽管状叶鞘,两面无毛;茎上部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,叶片轮廓阔卵形,长5-8cm,宽5-7cm;顶生叶简化成囊状叶鞘,先端有3深裂的叶片;末回裂片长圆形至椭圆形,厚膜质,长1.5-4cm,宽1-2cm,先端钝,有白色膜质小尖头,基部近截形,边缘锯齿钝圆,有缘毛。覆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,直径6-10cm;伞辐9-19;无总苞片;小总苞片6-10,披针形;小伞花序密集或近球形,有花18-40;无萼齿;花瓣白色、黄白色、少为紫红色,长卵形,顶端渐尖、稍反曲;花柱基扁平,紫黑色,花柱短而叉开。双悬果长圆形至卵圆形,长5-6.5cm,宽3.5-5cm,背棱线状,隆起,侧棱翅状,先端有宿存的紫褐色扁平花柱基;背棱棱槽内有油管1,极少为2,侧棱棱槽内有油管2,合生面有油管2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600-4000m的高山灌丛、草甸、山谷及山坡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青海东南部、甘肃南部及四川等地。
性味
味甘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补血;活血;润肠。主血虚证;月经不调;瘀血疼痛;肠燥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瓦楞子
- 千金藤
- 广石豆兰
- 大尾摇
- 粗糠柴
- 柏子仁
- 可爱花
- 大蒜
- 榆皮涎
- 豆油
- 地皮消
- 风毛菊
- 九眼独活
- 大叶拿身草
- 双飞蝴蝶
- 苹婆
- 龟甲
- 小豆柴
- 谷木
- 地石榴花
- 狗毛草
- 雪药
- 路旁菊
- 线叶蓟
- 木兰寄生
- 水虾子草
- 珍珠伞
- 云南仙人掌
- 珍珠
- 大草乌
- 沙枣花
- 臭黄荆根
- 南鹤虱
- 小三棵针
- 钱针万线草
- 黄耆
- 秘鲁香胶
- 双股箭
- 水松枝叶
- 灵砂
- 大金发藓
- 粗毛蹄盖蕨
- 山吴萸
- 凤眼草
- 赤小豆
- 鹬肉
- 海南海金沙
- 烧伤藤
- 鹿蹄肉
- 莲座蓟
- 黑大豆叶
- 球序鹅掌柴
- 蝈蝈
- 郁金
- 老枪谷
- 海蝰
- 费菜
- 苦茄
- 野猪蹄
- 枫荷梨
- 黄藨根
- 多蒴曲尾藓
- 搬倒甑
- 雁肪
- 二郎剑
- 牛奶树子
- 蚱蜢
- 薄荷露
- 网脉橐吾
- 吊罗果
- 青鱼枕
- 三枝枪
- 胡桃仁
- 阳遂足
- 罗汉松
- 何首乌
- 人中白
- 罗望子叶黄檀
- 猬心肝
- 皱叶变豆菜
- 蚂蚁
- 假荆芥
- 待宵草
- 地皮风
- 紫花地丁
- 石米
- 红背酸藤
- 女金芦
- 龙船花根
- 挂金灯
- 粗叶木叶
- 黑鳞大耳蕨
- 白蜡树叶
- 光板猫叶草
- 红橡木子
- 大金银花
- 獐肉
- 小麦
- 棕叶芦
- 大乌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