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东阴地蕨
《中华本草》:华东阴地蕨
拼音注音
Huá Dōnɡ Yīn Dì Jué
英文名
Eastern China Grape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阴地蕨科植物华东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epteridium japonicum(Prantl)Lyon[Botrychium daucifolium Wall.var.japonicum Prantl]采收和储藏:全草夏、秋季采收,冼净,晒干或鲜用。根茎秋季采挖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35-60cm,较粗壮。具短而直立的根茎。根肉质,较粗壮。叶二裂;营养叶有长柄,长10-15cm;叶片略呈五角形,草质,长12-20cm,宽15-18cm,顶端短而渐尖,三回羽状分裂;羽片约6对,最下1对羽片最大,有柄;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为椭圆形,边缘有整齐的尖锯齿;叶脉明显,直达锯齿。孢子叶自总柄抽出,其柄常高出营养叶。孢子囊穗圆锥状,长可达10cm,二回羽状;孢子囊圆球形,无柄,横裂,孢子四面型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阔叶林下阴湿地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甘;苦;微寒
归经
肝;肺经
功能主治
清肝明目;化痰消肿。主目赤肿痛;小儿高热抽搐;咳嗽;吐血;瘰疬;痈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有清热解毒、镇惊、平肝散结、消肿止痛、润肺祛痰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樟木子
- 九牛力
- 灯蛾
- 宽叶杜香
- 黄花仔
- 胡麻草
- 猪殃殃
- 花生衣
- 午香草
- 岗梅根
- 酒药花
- 使君子根
- 石夹生
- 矮卫矛
- 麻油
- 黄唇鱼心
- 和筋草
- 长梗石柑
- 白石英
- 姜三七
- 大一面锣
- 遍地金
- 石栗叶
- 乌桕根皮
- 白栎
- 羊毛绒球蟹
- 山野豌豆
- 山肉桂
- 川乌
- 漆树木心
- 紫薇根
- 韭菜子
- 云南仙人掌
- 交翅木
- 毛桐
- 潺槁树
- 獭胆
- 驱虫斑鸠菊
- 鸢脑
- 大狼毒
- 寸金草
- 野漆树叶
- 太阳海星
- 水晶兰
- 天冬
- 枫香脂
- 野马追
- 白杨树根皮
- 金花茶花
- 刀豆根
- 柴厚朴
- 灯笼草
- 天星藤
- 头巾草
- 象牙
- 方蟹
- 尖齿耳蕨
- 石榴根
- 地梢瓜
- 毛连
- 花鱼
- 棉子油
- 金甲豆
- 匙叶草
- 短柄菝葜
- 秋海棠根
- 翅柄蓼
- 石荠宁
- 小通草叶
- 黄花夹竹桃
- 绿豆升麻
- 摇钱树
- 小蓝花地丁
- 大叶楠根
- 石枣
- 黄麻
- 露兜竻花
- 黄花蒿子
- 大麦苗
- 芦子
- 红毛草
- 黑蒴
- 饿蚂蝗
- 簕欓
- 凤丫草
- 黑石耳
- 大麻药
- 轮叶景天
- 带鱼
- 碎米柴
- 芫花
- 豆腐泔水
- 大发汗
- 窄叶大戟
- 一皮草
- 黄皮根
- 黄葵
- 多花筋骨草
- 石上瓜子菜
- 尖山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