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铁花
《中华本草》:苏铁花
拼音注音
Sū Tiě Huā
别名
凤尾蕉花、铁树花、梭罗花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花(大孢子叶)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cas revoluta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摘,鲜用或阴干备用。
原形态
常绿木本植物,不分枝,高1-4m,稀达8m以上。密被宿存的叶基和叶痕,羽状叶从茎的顶部生出,长0.5-2m,基部两侧有刺,刺长2-3mm,羽片达100对以上,条形,厚革质,长9-18cm,宽4-6mm,先端锐尖,边缘显着向下卷曲,基部狭,两侧不对称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中央微凹,下面浅绿色,中脉显着隆起。雌雄异株,雄球花圆柱形,长30-70cm,直径8-15cm;小孢子叶长方状楔形,长3-7cm,有急尖头,下面中肋及先端密生褐色或灰黄色长绒毛;大孢子叶扁平,长14-22cm,密生淡黄色或淡灰黄色绒毛,上部顶片宽卵形,边缘羽状分裂,其下方两侧着生数枚近球形的胚珠。种子卵圆形,微扁,顶凹,长2-4cm,径1.5-3cm,熟时朱红色,花期6-7月,种子10月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华南和西南地区,多栽培于庭园。江苏、浙江及华北各地多栽于盆中,冬季置于温室过冬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大孢子叶略呈匙状,上部扁宽,下部圆柱形,长10-20cm,宽5-8cm。全体密被褐黄色绒毛,扁宽部分两侧羽状深裂为细条形,下部圆柱部分两侧各生1-5枚近球形的胚珠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理气祛湿;活血止血;益肾固精。主胃痛;慢性肝炎;风湿疼痛;跌打损伤;咳血;吐血;痛经;遗精;带下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6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狸尾草
- 四叶七
- 罂粟嫩苗
- 三匹叶
- 沙叶铁线莲
- 沙拐枣
- 斑茅
- 对叶油麻根
- 沙棘
- 柏树根
- 波缘楤木
- 栓皮栎
- 四时青
- 炸腰果
- 铜线草
- 石龙刍
- 三加花
- 沙塘木
- 斑叶紫金牛
- 柏树叶
- 山蜡梅
- 烟梦花
- 秫米
- 水麻根
- 蓑衣莲
- 虱子草
- 杉叶
- 秧鸡
- 山荆子
- 大头茶果
- 石首鱼
- 漏篮子
- 生藤
- 山藤藤果
- 白头翁花
- 三丫苦叶
- 山麻
- 玉
- 盐匏藤果
- 白兰花叶
- 石鳖
- 蓍草
- 柏子仁
- 牛胆参
- 鳜鱼胆
- 鸭脚黄连
- 猫儿黄金菊
- 玉柏
- 盐胆水
- 大发表
- 石韦毛
- 三叉苦
- 玉蜀黍苞片
- 白蔻
- 石风丹
- 沙斑鸡
- 沙果
- 杉叶藻
- 寒莓叶
- 三叉虎根
- 点腺过路黄
- 八仙过海
- 蟛蜞菊
- 黄茄花
- 竹林标
- 秋木瓜
- 盐酸树
- 硬叶吊兰
- 假连翘叶
- 山薄荷
- 玉簪叶
- 连翘
- 鱼腥草
- 水蓼
- 水黄
- 萝芙木
- 五倍子苗
- 蛇接骨
- 雪山一支蒿
- 鸭脚木
- 羊不食
- 乱角莲
- 斑竹壳
- 泡桐叶
- 黄花稔
- 盐肤木
- 硬枝黑锁梅
- 薄荷素油
- 蚌壳草根
- 七厘丹
- 狗脑
- 麻秸
- 硬水黄连
- 玉米
- 洋鸭
- 淫羊藿
- 青藤子
- 鹿茸草
- 团花龙船花
- 毛荚决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