椰子皮
《*辞典》:椰子皮
拼音注音
Yē Zi Pí
出处
《开宝本草》
来源
为棕榈科植物椰子的根皮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椰子(《海药本草》),又名:胥余(《史记》),胥耶(《汉书》),越王头(《南方草木状》),椰栗(《台湾树木志》)。
乔木,高20~30米,杆直立,不分枝,有轮状叶痕。羽状复叶,常20~30片丛生于茎顶;叶片长3~7米,宽1~1.4米;小叶片线形,革质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花序生自叶腋间,长可达2米;雄花较细小而多,生于花序上部,雌花较大而少,生于花序下部,或雌雄花混生;雄花左右对称,花被3,雄蕊6;雌花花被6,子房3室。核果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而略呈三棱,长20~35厘米,径21~24厘米,未热时青绿色,成熟时暗褐棕色,外果皮较薄,中果皮为厚纤维层,内果皮角质,极硬,有3个基生孔迹;种皮薄,衬托着白色的胚乳(即椰肉);胚乳内有一大空腔贮藏浆液。花后一年果熟。
本植物的内果皮(椰子壳)、胚乳(椰子瓤)、胚乳中的浆液(椰子浆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热带砂地上或气温较高的河流及溪谷两岸、较湿润的平地。分布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云南(南部)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青蟹肌醇。
药理作用
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沉淀者)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,对离体大鼠子宫无明显作用。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有降低血压作用。小鼠腹腔注射煎剂0.1克生药/只,24小时内2只鼠全部死亡。水提取物毒性较小,腹腔注射1克生药/只才引起相同毒性。
性味
《开宝本草》:"苦,平,无毒。"
炮制
《日华子本草》:"入药炙用。"
功能主治
止血,止痛。治鼻衄,胃痛,吐泻。
①《开宝本草》:"止血,疗鼻衄,吐逆霍乱,煮汁服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治卒心痛,烧存性,研,以新汲水服一钱。"
③《本草求原》:"治夹阴风寒邪热,煮汁饮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苏麻
- 构皮麻
- 凤尾七
- 海虾壳
- 蛟龙木
- 山香
- 大良姜
- 三叶茶
- 黄蜀葵
- 瘤毛獐牙菜
- 胶质鼠尾草
- 浙桐皮
- 红头翁
- 肥荚红豆
- 山黑柳
- 粘毛鼠尾草果
- 九牛力
- 红梗草根
- 蒙自木蓝
- 吊灯笼
- 四大天王
- 黄鼬
- 落霜红
- 硬质早熟禾
- 单花鸢尾子
- 鲱鱼
- 刺梨根
- 白扁豆
- 一朵云叶
- 大叶黄杨
- 香樟果
- 炮姜
- 狭头橐吾
- 白珠树
- 白千层油
- 小五彩苏
- 鸦跖花
- 藤黄
- 杉蔓石松
- 韭叶芸香草
- 硬飘拂草
- 雀榕叶
- 狭眼凤尾蕨
- 羊毛草根
- 刺老鸦
- 有柄石韦
- 香血藤
- 西施舌
- 打火草
- 羊胎
- 朱蕉
- 蛤仔
- 苏铁叶
- 白花铁线莲
- 蝴蝶树
- 苦檀子
- 绿玉树
- 狼尾草根
- 红蓝地花
- 甘肃棘豆
- 三角草
- 野木瓜果
- 多茎野豌豆
- 刺楸茎
- 桐油
- 麻油
- 野马追
- 刺龙牙
- 苦参
- 翠雀花
- 甘露子
- 藕
- 九头草
- 野鸦椿叶
- 草牡丹
- 土千年健
- 狸尾草
- 毛轴铁角蕨
- 岩扫把
- 猫头
- 苦瓜子
- 黑蚂蚁
- 毛叶轮环藤
- 凤仙花
- 鸭儿芹果
- 鹰爪花根
- 阔叶假参
- 蛇胆草
- 鹰爪花果
- 紫弹树枝
- 狗齿
- 笑靥花
- 女儿红根
- 金钟花
- 天王七
- 母猪菜
- 白杨树根皮
- 葛藟叶
- 鲛鲨白
- 麝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