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马尾连
《中华本草》:青海马尾连
拼音注音
Qīnɡ Hái Mǎ Yǐ Lián
英文名
root of Przewalsk meadowrue
出处
始载于《北京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长柄唐松草的根和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alictrum przewalskii Maxim.[T.rockii Boivin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长柄唐松草,多年生草本,高50-120cm。茎直立,有分枝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6cm,基部具鞘;托叶膜质,半圆形,边缘不规则开裂;基生叶和近基部的茎生叶在开花时枯萎;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;叶片长达28cm,小叶薄草质,卵形、菱状椭圆形、倒卵形或近圆形,长1-3cm,宽0.9-2.5cm,先端钝或圆形,基部圆形、浅心形或或宽楔形,3裂常达中部,有粗齿,下面脉稍隆起,有短毛。圆锥花序多分权,无毛;花两性,花梗长3-5mm;萼片4,花瓣状,狭卵形,长2.5-5mm,宽约1.5mm,白色或稍带黄绿色,早落;花瓣无;雄蕊多数,长4.5-10mm,花丝上部与花药近等宽,下部丝状,花药长圆形,长约0.8mm;心皮5-9mm,有4条纵肋,果柄长0.8-3mm,宿存花柱长约1mm。花期6-8月,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50-3500m的山地灌木丛边、林下或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洒北、山西 、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河南、四川、西藏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根茎由数个结节连生。细根数十条密生于根茎下,长5-10cm,直径0.5-14.5mm;表面灰棕色;质较软,断面纤维性。气浓,味甜。[br]显微鉴别,根横切面;表皮细胞1列。皮层有2-3列纤维环带;内皮层明显。木质部束、纤维束各3束交互排列,中央有纤维束。
化学成分
根含生物碱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归经
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泻炎解毒。主痢疾;肠炎;黄疸;肝炎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祛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梁王茶
- 西瓜子仁
- 蝙蝠
- 鬼点灯
- 衣鱼
- 全缘榕
- 牛耳枫根
- 牛胆参
- 血经草
- 云南美登木
- 火炭母草根
- 翁波
- 火棘
- 牛至
- 黄药子
- 毛大丁草根
- 垂花胡枝子
- 返顾马先蒿
- 毛叶石楠根
- 猪脂膏
- 退血草
- 楠藤
- 穿鞘花
- 蒲草根
- 地胆
- 苍白秤钩风
- 甘青青兰
- 山桂花
- 猬脂
- 绿萼梅
- 膜蕨囊瓣芹
- 白茅根
- 五香血藤
- 刺芋
- 苔菜
- 灰凤梨
- 爬藤榕
- 滇竹根七
- 小飞蓬
- 杜仲叶
- 野黄麻
- 杜鹃花根
- 打米花
- 鹧鸪血
- 向日葵叶
- 景天三七根
- 金礞石
- 朴消
- 棉花子
- 橘红珠
- 南天竹叶
- 木棉花
- 棘刺花
- 美丽胡枝子花
- 美洲凌霄
- 毛轴莎草
- 蒟酱叶
- 米来瓜
- 米伞花
- 马尿花
- 毛冬青叶
- 木姜子
- 粳米泔
- 茎花来江藤
- 独活
- 木姜子叶
- 聚头蓟
- 娘娘菜
- 猴头菌
- 滇南寄生
- 龙眼肉
- 金毛七
- 米碎花
- 青蒿露
- 曲枝假蓝
- 盾叶唐松草
- 到老嫩
- 毛叶柿叶
- 猫脚印
- 毛车藤
- 满山红油
- 柠檬桉
- 大管
- 毛花槭
- 掐不齐
- 酒糟
- 鸭脚茶
- 金丝草
- 绵马贯众
- 金盏草根
- 豇豆
- 茉莉花露
- 金丝莲
- 金甲豆
- 牡蒿根
- 秋鼠曲草
- 金刚藤
- 面头叶
- 荆芥叶莸
- 金精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