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鸡尾草
《中华本草》:片鸡尾草
拼音注音
Piàn Jī Wěi Cǎo
别名
猪毛草、锯锯草、小凤尾草、骟鸡尾草、新凤尾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尾蕨科植物狭叶凤尾蕨的根茎、嫩叶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s henryi Christ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10-40cm。根茎短,横走或斜生,密被浅棕色披针形鳞片。叶草质,丛生,二型;营养叶柄长3-8cm,细弱,有棱,禾秆色;叶片宽三角形或卵形,长6-25cm,宽5-20cm,单数羽状复叶,先端尾状;侧生羽片1-3对,对生或互生,下部的有柄,线形,长2.5-20cm,宽3-4mm,边缘有小尖齿,第1对常为2-4叉状深裂;叶脉羽状,侧脉二叉状;孢子叶较长大,叶柄长6-16cm,叶片卵形或椭圆形,长10-30cm,宽6-20cm,单数一回羽状;侧生羽片1-4对,线形,长5-20cm,宽2-3mm,仅不育部分具小尖齿,位于下部的羽片2-4叉状深裂。孢子囊群线形,着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;囊群盖线形,膜质,全缘,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草地、路旁石隙中或灌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、湖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敛疮止血;利湿。主汤火烫伤;狂犬咬伤;外伤出血;白带;小便淋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,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片鸡尾草
拼音注音
Piàn Jī Wěi Cǎo
别名
骟鸡尾草、锯锯草、小凤尾草
来源
蕨类凤尾蕨科狭叶凤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苦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治烫、火伤,狂犬咬伤,刀伤。
用法用量
1~2钱,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荆皮
- 华中五味子
- 走马胎
- 凉山虫草
- 汝兰
- 桔梗
- 三蕊草
- 圆叶乌头
- 鲤鱼血
- 裂叶双盖蕨
- 红川乌
- 女金芦
- 矮叶书带蕨
- 大过路黄
- 漏斗瓶蕨
- 狭叶当归
- 对虾壳
- 落葵
- 虎掌草
- 牛奶树子
- 红轮千里光
- 柠鸡儿果
- 红雀珊瑚
- 砂仁花
- 南天仙子
- 狗蚁草
- 白草
- 红石耳
- 羊须
- 猪鬃刚
- 白鹤灵芝
- 十三年花
- 蛇附子
- 六大天王
- 秀丽野海棠
- 牛毛毡
- 旱芹
- 鸭脚木皮
- 狗枣猕猴桃
- 痰药
- 新塔花
- 瓶蕨
- 蚕茧
- 中华石龙尾
- 衡州乌药
- 鹿蹄肉
- 催产草
- 人参须
- 野草香
- 白云瓜叶
- 石仙桃
- 鸡蛋花
- 花姬蛙
- 竹蠹虫蛀末
- 文蛤
- 小白棉
- 红花小独蒜
- 黄杨叶
- 臭黄荆根
- 火殃簕
- 鸡毛狗
- 护心草
- 翻背白草
- 通骨消根
- 广金钱草
- 臭黄荆叶
- 百部
- 翻天红
- 榕树皮
- 蛇王藤
- 牛角腮
- 狗筋蔓
- 狗骨节
- 铜脚威灵仙
- 笑靥花
- 营实
- 桃叶
- 石床
- 不灰木
- 阿魏侧耳
- 合欢皮
- 黄寿丹
- 柠檬桉果
- 石龙子
- 蚬肉海棠
- 一匹草
- 蒲葵根
- 升登
- 膜蕨囊瓣芹
- 藿香露
- 葛叶
- 吴茱萸叶
- 蝴蝶藤
- 山道年蒿
- 庵 (艹闾)子
- 铁粉
- 龙涎香
- 球花党参
- 总状绿绒蒿
- 柞木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