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羊角
《中华本草》:黄羊角
拼音注音
Huánɡ Yánɡ Jiǎo
英文名
Mongolian gazelle horn
出处
出自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角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采收和储藏:一般冬季捕猎后,将角从基部锯下,干燥。
原形态
黄羊,中等大小偶蹄动物。成兽体长超过1.1m,体重可达30kg左右。鼻面较宽, 耳较短,颈细长,颊无面纹。雄羊角一对,角短较直。除角尖外,均有明显的环棱,角尖向内弯。角因个体差异而有变化。雌羊无角,但相当于角的部位有明显突起。四肢较细,后肢略长于前肥。臀部有白斑。尾短,长仅8-10cm。其冬毛厚而色浅,全身为浅红棕色,杂有白色长毛伸出;腹毛白色,臀部白斑极为显着。夏毛浅棕黄色,吻鼻部略带棕色,尾亦棕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草原丘陵和半荒地带。具集群性,奔跑甚速。以禾本科植物及豆科牧草为主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本品呈长圆锥形而侧扁,略呈“S”形,长约2cm。表面来棕色或灰黑色,不甚光滑,除先端外,角中下部均有等距的椭圆形环脊17-20个,其下部间距较密,约5mm,环脊的一侧较平坦,不连成环状。内有骨塞,透明。气味弱。[br]显微鉴别,黄羊角纵切片:用10%氢氧化钾处理后装片,组织强胞呈淡棕色或灰棕色,细胞内含少量灰色或棕色色素颗粒,常相聚成团或相连成丝状。[br]粉末特征:淡棕色。与羚羊极相似。惟基本角质细胞含棕色或灰棕色色素颗粒。
药理作用
1.解热作用:黄羊角水煎液4g/kg灌胃,使人工发热的家兔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,6小时后恢复正常,而2g/kg灌胃,则作用甚微。2.抗惊厥作用:给蟾蜍淋巴腔注射其水煎液0.1g/kg及0.2g/kg,对苯甲酸钠咖啡因(淋巴腔注射15mg/只)所致的惊厥能显着的减少惊厥率,并增加恢复率,而对硝酸士的宁性的惊厥(淋巴腔注射0.06mg/kg)则不能降低惊厥率,但能非常显着的增高恢复率。黄羊角水煎液给小鼠灌胃10g/kg,对苯甲酸钠咖啡因(皮下注射600mg/kg)所致的惊厥,不能减少惊厥率和增加恢复率,对硝酸士的宁(皮下注射 1mg/kg)所致的惊厥,虽能减少惊厥率和增高恢复率,但都不显着。此外,蟾蜍淋巴腔注射黄羊角水煎液0.2g/只,能非常显着地加强苯巴比妥钠(腹腔注射4mg/只)的毒性而使蟾蜍死亡。水煎液2g/kg及4g/kg给小鼠灌胃,每天1次,连续7次,能加强苯巴比妥钠的毒性。小鼠腹腔注射黄羊角水煎液80g/kg,未见有毒性反应,观察3天亦无死亡。
性味
味咸;性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平肝熄风;清热解毒。主温热病高热神昏痉厥;小儿感冒发热;小儿惊风;中风;青盲内障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,大剂量可用至30-50g;或研末冲。
复方
治小儿感冒发热: 黄羊角二钱。水煎三小时,滤过,再加热浓缩,然后于滤液中兑蔗糖,制成黄羊角糖浆。分十次服,每月三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各家论述
《吉林中草药》:平肝熄风,清热解毒。治痫症,中风,小儿惊风,肝火炽盛,温热病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羊角
拼音注音
Huánɡ Yánɡ Jiǎo
别名
蒙古瞪铃、蒙古原羚
来源
牛科动物黄羊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的角。镑丝用。
性味
甘、淡,平。
功能主治
平肝熄风,清热解毒。用于小儿感冒高热,小儿惊风,中风,瘟病发热。
用法用量
1~3钱,水煎2~3小时。
备注
(1)[b]黄羊油[/b]治痔疮,用适量涂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黄羊角
拼音注音
Huánɡ Yánɡ Jiǎo
出处
《吉林中草药》
来源
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角。
药理作用
①解热作用
黄羊角水煎液4克/公斤灌胃,使人工发热的家兔于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,6小时后恢复正常,而2克/公斤灌胃,则作用甚微。
②抗惊厥作用
给蟾蜍淋巴腔注射其水煎液0.1克/公斤及0.2克/公斤,对苯甲酸钠咖啡因(淋巴腔注射15毫克/只)所致的惊厥能显着的减少惊厥率,并增加恢复率,而对硝酸士的宁性的惊厥(淋巴腔注射0.06毫克/公斤)则不能降低惊厥率,但能非常显着的增高恢复率。黄羊角水煎液给小鼠灌胃10克/公斤,对苯甲酸钠咖啡因(皮下注射600毫克/公斤)所致的惊厥,不能减少惊厥率和增加恢复率,对硝酸士的宁(皮下注射1毫克/公斤)所致的惊厥,虽能减少惊厥率和增高恢复率,但都不显著。
此外,蟾蜍淋巴腔注射黄羊角水煎液0.2克/只,能非常显著地加强苯巴比妥钠(腹腔注射4毫克/只)的毒性而使蟾蜍死亡。水煎液2克/公斤及4克/公斤给小鼠灌胃,每天1次,连续7次,能加强苯巴比妥钠的毒性。
小鼠腹腔注射黄羊角水煎液80克/公斤,未见有毒性反应,观察3天亦无死亡。
功能主治
《吉林中草药》:"平肝熄风,清热解毒。治痫症,中风,小儿惊风,肝火炽盛,温热病等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复方
治小儿感冒发热:黄羊角二钱。水煎三小时,滤过,再加热浓缩,然后于滤液中兑蔗糖,制成黄羊角糖浆。分十次服,每日三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短腺小米草
- 干苔
- 楮茎
- 乔木五加
- 小鱼眼草
- 黄芽白菜
- 翠鸟
- 岗柃
- 东风橘根
- 黄寿丹
- 青鱼枕
- 胡椒
- 牡荆根
- 大风艾
- 小黄连刺
- 红孩儿
- 敦盛草
- 黄麻梗虫
- 石楠
- 山铁树
- 明党参
- 银南星
- 莴苣
- 绿豆花
- 荷梗
- 乌龟
- 小发散
- 西藏花椒
- 广东土南星
- 古柯
- 鱼肠草
- 拟缺香茶菜
- 红毛毡
- 小黄泡
- 狗舌草根
- 豨莶
- 柳叶菜根
- 斑茅花
- 还亮草
- 水慈姑
- 小齿锥花
- 虎肾
- 山马豆根
- 土羌活
- 柳叶亚菊蒿
- 卵叶寄生
- 黄囊杓兰
- 光裸星虫
- 卷边桩菇
- 黄稔根
- 黄泥菜
- 桃花
- 树腰子
- 红毛鸡
- 红母鸡草
- 新疆芍药
- 黄草花
- 山黄麻根
- 狗爪樟
- 小叶枇杷
- 蝴蝶果
- 心叶荚蒾根
- 黄皮
- 黄茶根
- 广西九里香
- 水蛭
- 挂金灯
- 百合
- 白皮
- 黄山梅
- 大管
- 白芍
- 金鱼草
- 白英
- 白皮柯
- 南苜蓿
- 白栎蔀
- 白绿叶
- 白背小报春
- 金鸡尾巴草根
- 白花映山红
- 鸢尾
- 瘤毛獐牙菜
- 青蒿囊虫
- 牡荆子
- 竹节香附
- 女金芦
- 冬葵子
- 黄泡果
- 灯心草根
- 刮筋板
- 小叶鼠李
- 黑鸫
- 幌伞枫
- 叉分蓼
- 茄叶一枝蒿
- 乌鸡骟
- 巴豆霜
- 卫矛
- 东北鼢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