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花獐牙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黄花獐牙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Huā Zhānɡ Yá Cài
出处
始载于《青海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龙胆科植物黄花獐牙菜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wertia kingii Hook.f.采收和储藏:8~9月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70-100cm。具短根茎。茎粗状,具细条棱,不分枝。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,柄长5-13cm;叶片宽椭圆形,长12-18cm,宽5-9cm,先端钝,基部渐狭,叶脉7-9条,在下面明显突起;茎中上部叶多对,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长3-10cm,宽0.7-4cm,先端钝或尖,基部钝,无叶柄,离生,连合成筒状抱茎。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密生,狭窄,通常有间断,长约25cm,多花;花梗粗壮,不等长,长达3cm;花5数;花萼长为花冠的2/3,卵状披针形,长11-13mm,先端急尖,边缘疏生不整齐的细齿,背面有3-5脉;花冠黄绿色,具蓝色细条纹,裂片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,长1.5-1.7cm,先端钝圆,啮蚀状,其余边缘全缘,基部具2个腺窝,腺窝基部囊状,边缘有流苏状柔毛;雄蕊5,花丝线状钻形,长8-9mm,基部背面有流苏状短毛,花药蓝色,长圆形;子房近无柄,长圆形或卵形,花柱不明显,柱头2裂,裂片长圆形。花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400-3800m的山坡上。资源分布:产我国西藏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止血。主湿热黄疸及血热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,前汤,3~10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味苦、性寒,有清热解毒、止血功能。用于黄疸型肝炎及各种出血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芹
- 羊肚菜
- 大浮萍
- 蓬莱草
- 大苞芹
- 郎伞木
- 软水黄连
- 土瓜
- 綟木
- 刺糖
- 獾骨
- 榧花
- 绿萼梅
- 银朱
- 鸦葱
- 崖松
- 声色草
- 黄栎
- 野牡丹
- 水蛭
- 蚌泪
- 湖瓜草
- 鳝鱼骨
- 钗子股
- 密花树
- 井底泥
- 大叶紫苏
- 柏子仁
- 禾叶墨斛
- 杧果核
- 蚕退纸
- 凤尾铁角蕨
- 粪箕笃
- 翻白柴
- 高山栲
- 台湾土豆蔻
- 大将军
- 西南石梓
- 白线蛇
- 大头菜子
- 干冬菜
- 银丝杜仲
- 大叶凤仙花
- 铁箭矮陀
- 木姜子茎
- 天竺黄
- 黄龙藤
- 肉半边莲
- 臭梧桐花
- 虫莲
- 野拔子
- 鸡爪枝皮
- 秤杆草
- 火炭母草
- 小扁草
- 冬里麻根
- 小石松
- 毛五加皮
- 红花苗
- 朱蕉
- 枫香树叶
- 黑心解
- 黑头草
- 展枝唐松草
- 鼠妇画眉草
- 黄花夹竹桃
- 粘毛黄花菍
- 黄断肠草
- 广东土南星
- 黑腺珍珠菜
- 光叶海桐根
- 两广瘤足蕨
- 油散木
- 榆皮涎
- 银紫丹参
- 鮧鱼
- 胆南星
- 沉香曲
- 全叶山芹
- 尼泊尔鸢尾子
- 八角金盘
- 冬青子
- 大果臭椿皮
- 蝮蛇皮
- 缬草
- 橘饼
- 鼠肝
- 仙人杖
- 银边吊兰
- 大驳骨
- 厚朴果
- 覆盆子叶
- 白花菜
- 光裸星虫
- 侧耳
- 红扁藤
- 皂荚子
- 牛金子
- 苦丁
- 琼越线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