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叶耳蕨
《中华本草》:鞭叶耳蕨
拼音注音
Biān Yè ěr Jué
英文名
Marginate Sorus Shield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鞭叶耳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stichum craspedosorum (Maxim.)Diels[Aspidium craspedosorum Maxim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挖出后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植株高20-30cm。根茎直立,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3-10cm,向上至叶轴疏被狭披针形或钻形鳞片;叶披针形,长10-20cm,先端渐尖,常延长成鞭状(着地生根,再生新株),基部不变狭,上面偶有短刚毛,下面密生鳞片,一回羽状,羽片镰状长圆形,基部不对称,上侧凸起呈尖三角形,下侧切去,边缘具内弯的尖锯齿;叶脉羽状,单一或分叉。孢子囊群背生于侧脉先端,在中脉上侧近叶缘排成1行;囊群盖大,圆盾形,彼此密接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阴湿石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山东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入心、肝、大肠三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乳痈;疖肿;肠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肠炎、乳痈、下肢疖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香蕈
- 枣树根
- 胡椒
- 牛髓
- 黄花菜子
- 拦路虎
- 赤茯苓
- 红葱
- 阔叶石韦
- 楮树根
- 绿兰花
- 牛耳枫子
- 复羽叶栾树
- 接骨木叶
- 五倍子苗
- 鱼尾葵根
- 苎花
- 一文钱
- 美人蕉
- 煨姜
- 鸭公树子
- 威灵仙叶
- 化香树果
- 千里找根
- 黄唇鱼肝
- 天青地白
- 石风车子叶
- 小伸筋草
- 白花夏枯草
- 小叶昏鸡头
- 长梗排草
- 小团叶根
- 头花杜鹃
- 水胡满根
- 矮杨梅果
- 多花筋骨草
- 厚叶算盘子
- 楮皮间白汁
- 小山豆根
- 大金香炉
- 细叶刺针草
- 大唇马先蒿
- 小叶云实
- 落地生根
- 手掌参
- 短萼蜂斗草
- 卵叶寄生
- 白花甜蜜蜜
- 美味牛肝
- 波缘假瘤蕨
- 倒挂金钩
- 鄂西天胡荽
- 枫香脂
- 清香桂
- 三尖杉根
- 穿根藤
- 大叶接骨藤
- 五指毛桃果
- 大羽铁角蕨
- 黄瓜藤
- 罗汉果根
- 黄背草果
- 美丽胡枝子根
- 猫儿眼睛
- 光头稗子
- 车桑仔根
- 小凤尾草
- 虎掌草叶
- 小蓑衣藤
- 美脉藁本
- 小九节铃
- 黄秋葵根
- 双肾子
- 齿瓣延胡索
- 白金果榄
- 饱饭花果
- 萍蓬草子
- 牛耳枫根
- 五指山参叶
- 小万年草
- 天生草
- 黄水枝
- 巴旦杏仁
- 光肺筋草
- 杜鹃花果实
- 金丝桃果实
- 广藤根
- 朝鲜当归
- 秦岭冷杉
- 小叶黑面叶
- 木蝴蝶树皮
- 大头艾纳香
- 麦撇花藤
- 黄寿丹
- 黄皮血藤
- 宜昌荚蒾
- 云南油杉
- 狗牙根
- 黄缅桂果
- 小寸金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