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撇花藤
《*辞典》:麦撇花藤
拼音注音
Mài Piě Huā Ténɡ
别名
藤蛇总管、风药、冻骨风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定心藤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邓嘿罕(傣名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的全株或藤茎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甜果藤,又名:马比花。
本质藤本,具粗壮卷须。幼枝褐黄色,有棱,密被糙伏毛;老枝灰色,具灰白色皮孔,渐无毛。叶长椭圆形,长7~13匣米,宽2.5~6.5厘米,先端骤尖,基部狭或稍钝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或淡黄色,被疏糙伏毛;叶柄长6~14毫米。雄花序腋生,长1~2厘米,宽2~4厘米,被糙伏毛;花黄色,微香;萼短,杯状,裂齿急尖;花冠钟状漏斗形,长4~6毫米,裂片长椭圆形,内面被疏柔毛。核果长2~3厘米,宽1~1.6厘米,被疏糙伏毛,多浆,内果皮有纵条纹。花期4~7月。果期7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中,常攀援于树上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湖南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调经活血,祛风除湿。治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,风湿痹痛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全株:祛风。治蛇伤,五痨七伤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调经活血,止血,止痛,定心,除湿。治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,产后血虚,宫缩痛。心慌心悸,风湿性关节痛,类风湿性关节炎,腰酷痹痛,外伤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撮:煎汤,3~5钱;研末,3~5分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色新月蕨
- 小朝天罐
- 紫楠
- 化香树叶
- 峨参叶
- 黄花山柰
- 角螺厣
- 紫玉簪根
- 紫杉
- 马刀
- 蒜梗
- 香橼根
- 冷蕨子草
- 紫花一炷香
- 紫燕草
- 紫荆根皮
- 紫荆皮
- 水飞蓟
- 南岭黄檀
- 白刺花叶
- 蚕蛹
- 五香血藤
- 乌蔹莓五加
- 白龙穿彩
- 陀罗紫菀
- 杉寄生叶
- 云南五叶参
- 双参
- 马鹿花
- 血人参
- 粟奴
- 生姜皮
- 黄果茄
- 蟋蟀
- 野苋子
- 石脑油
- 羊吊钟
- 涩草
- 斩龙草
- 竹叶艾
- 大黄
- 蒺藜苗
- 白兰花
- 鳜鱼
- 黄桷浆
- 蜻蜓
- 獐耳细辛
- 母猪半夏
- 皋芦
- 禾秆蹄盖蕨
- 类梧桐
- 灯油藤子
- 冬葵叶
- 白常山
- 地锦
- 田螺厣
- 小叶罗汉松
- 豨莶草
- 臭菘
- 马蹄细辛
- 铜钱菌
- 岩筋菜
- 奴柘刺
- 光决明
- 罗布麻
- 紫金标
- 南方露珠草
- 中华赛爵床
- 百尾笋
- 大还魂草
- 獭子树
- 石菖蒲花
- 小黑牛
- 安息香
- 木瓜
- 雀瓮
- 黄接骨丹
- 山石榴
- 刺血红
- 粗棕竹根
- 芦竹根
- 白毛藤
- 桂花跌打
- 蛤壳
- 青海鸢尾子
- 秃疮花
- 鹤顶兰
- 异株百里香
- 假荔枝根
- 乌榄核
- 刺果藤
- 荔枝壳
- 西洋菜干
- 猪脬
- 堆莴苣
- 镰萼虾脊兰
- 粉防己
- 雪三七
- 大叶白头翁
- 油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