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撇花藤
《*辞典》:麦撇花藤
拼音注音
Mài Piě Huā Ténɡ
别名
藤蛇总管、风药、冻骨风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定心藤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邓嘿罕(傣名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茶茱萸科植物甜果藤的全株或藤茎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甜果藤,又名:马比花。
本质藤本,具粗壮卷须。幼枝褐黄色,有棱,密被糙伏毛;老枝灰色,具灰白色皮孔,渐无毛。叶长椭圆形,长7~13匣米,宽2.5~6.5厘米,先端骤尖,基部狭或稍钝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或淡黄色,被疏糙伏毛;叶柄长6~14毫米。雄花序腋生,长1~2厘米,宽2~4厘米,被糙伏毛;花黄色,微香;萼短,杯状,裂齿急尖;花冠钟状漏斗形,长4~6毫米,裂片长椭圆形,内面被疏柔毛。核果长2~3厘米,宽1~1.6厘米,被疏糙伏毛,多浆,内果皮有纵条纹。花期4~7月。果期7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中,常攀援于树上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广东、广西湖南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调经活血,祛风除湿。治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,风湿痹痛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全株:祛风。治蛇伤,五痨七伤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调经活血,止血,止痛,定心,除湿。治月经不调,痛经,闭经,产后血虚,宫缩痛。心慌心悸,风湿性关节痛,类风湿性关节炎,腰酷痹痛,外伤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撮:煎汤,3~5钱;研末,3~5分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铜罗汉
- 麻叶荨麻
- 天山雪莲花
- 鳆鱼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玉簪花
- 芝麻菜
- 对叶榕
- 莲生桂子花
- 一匹草
- 中华莛子藨
- 罗布麻
- 膜蕨囊瓣芹
- 火索麻
- 榆树
- 野油麻
- 葫芦茶
- 震天雷
- 升登
- 黑三棱
- 山楂
- 索骨丹
- 狼油
- 铁栏杆
- 硬水黄连
- 龙脷叶
- 蝴蝶藤
- 山慈菇
- 两指剑
- 龙州线蕨
- 蔓荆子
- 红牛皮菜
- 牛尾参
- 强威生草
- 水蛭
- 夏枯草
- 川乌
- 铁杆地柏枝
- 苦艾
- 接骨丹
- 桑瘿
- 小柿子叶
- 豨仙草
- 虎胆
- 小果卫矛
- 小大黄
- 小果野葡萄
- 小漆树
- 千年健
- 小果千金榆
- 小伸筋草
- 毛蕊老鹳草
- 小叶柳
- 小儿血参
- 小地松
- 破碗掌脚树
- 山楂叶
- 小叶眼树莲
- 小叶薄荷
- 小叶金花草
- 杏仁
- 午时花
- 朱砂草
- 橘络
- 茅香
- 泡花子
- 毛黐头婆
- 鸡蛋果
- 藕粉
- 虾蟆脑
- 无毛南蛇藤
- 狗骨节
- 牛耳朵
- 黄精
- 落地生根
- 白果根
- 鹳骨
- 水香柴
- 川黔鸭脚木
- 黄花远志
- 荫风轮
- 乌鸦胆
- 阴香皮
- 地花生
- 牛毛毡
- 斑鸠菊
- 川山橙果
- 野棕
- 土白蔹
- 角翅卫矛果
- 长年兰
- 斑蝥
- 花拐藤根
- 长管香茶菜
- 棉花藤
- 长管假茉莉
- 香茶菜
- 针砂
- 云南地黄连
- 长叶水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