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蕊老鹳草
《*辞典》:毛蕊老鹳草
拼音注音
Máo Ruǐ Lǎo Guàn Cǎo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槐牛儿苗科植物毛蕊老鹳草的全草。8~9月采收,洗去泥沙,晒干备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~80厘米。根状茎粗短。茎直立,向上分枝,有倒生白毛。叶互生,肾状五角形,直径5~10厘米,掌状5中裂或略深,裂片菱状卵形,宽3~5厘米,边缘有羽状缺刻或粗牙齿,上面有长伏毛,下面脉上疏生长柔毛;基生叶有长柄,长2~3倍于叶片,密生长硬毛,茎生叶的柄短,预部的无柄;托叶离生,长三角形,膜质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序柄2~3枚,出自1对叶状苞片腋间,顶端各有2~4花;花柄长约1.5厘米,有密腺毛,在果期直立;萼片5,卵状椭圆形,长约1厘米,有密腺毛;花瓣5,淡蓝紫色,长约1.5厘米;雄蕊10;子房5室,被毛,花柱有毛,先端5裂,花后伸长。蒴果长约3厘米,有微毛。花期7~8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湿润林缘、灌丛中。分布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微辛,微温。
归经
入肝、脾经。
功能主治
疏风通络,强筋健骨。治风寒湿痹,关节疼痛,肌肤麻木,肠炎,痢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筋骨疼痛,瘫痪:毛蕊老鹳草、当归、秦艽,白芍、麻黄。炖肉服。
②治肠炎,痢疾:毛蕊老鹳草叶、香青。煎水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陈艾
- 黄毛耳草
- 灰毛婆婆纳
- 野冬青皮
- 胡豆草
- 黄缅桂
- 地丁
- 沙枣胶
- 大石枣
- 大石韦
- 岗松根
- 大苦溜溜
- 羊角藤
- 刺菱根
- 獭胆
- 南烛子
- 天蓬子根
- 石决明
- 绵枣儿
- 大麻疙瘩
- 胡桐泪
- 焮麻
- 河豚
- 大酸浆草
- 黄囊杓兰
- 樱桃叶
- 大黄花
- 百齿卫矛
- 母草
- 小叶蛇总管
- 柿霜
- 匐地风毛菊
- 罗汉松根皮
- 条裂山莴苣
- 石榴叶
- 九节菖蒲
- 公母草
- 土附
- 高粱七
- 山黄瓜
- 石腊竹
- 对叶油麻根
- 山土瓜
- 山崩砂
- 土燕窝泥
- 狼尾草根
- 红胡豆七
- 马桑寄生
- 丽萼熊巴掌
- 淮通
- 山乌桕
- 新疆紫草
- 山玉桂
- 仙顶梨
- 花蚁虫
- 水冬瓜叶
- 倒吊笔
- 合欢皮
- 红升丹
- 蒟蒻薯叶
- 剪刀股
- 藿香露
- 青蒿根
- 华风车子叶
- 美汉草
- 铁落
- 筋骨草
- 新木橿子
- 青丝龙
- 蚬肉
- 通草
- 山楂根
- 六大天王
- 铁藤
- 白鹤藤根
- 大飞扬草
- 胡子七
- 同形鳞毛蕨
- 黄泥菜
- 蓝花石参
- 黄草花
- 大冷水麻
- 四棱筋骨草
- 小黄连刺
- 糖芥
- 小凤尾草
- 新疆芍药
- 大头茶
- 山木通根
- 蔓荆子叶
- 野漆树
- 抚松乌头
- 牡蛎肉
- 太白参
- 地菍果
- 小叶小羽藓
- 桂叶素馨
- 小构树叶
- 古羊藤
- 黄花鸢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