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叶蛇总管
《*辞典》:小叶蛇总管
拼音注音
Xiǎo Yè Shé Zǒnɡ Guǎn
别名
山薄荷、蛇总管(《南宁市药物志》),蛇通管(《广西中药志》),盘龙七、母猪花头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广西中药志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香茶菜的全草。花开时割取地上部分,干燥即成。或临时采用新鲜品。
原形态
香茶菜(《救荒本草》)
多年生草本,高1~2米,全株被柔毛。茎方形,直立,分枝,有条纹,基部暗灰棕色,上部淡紫或绿色。叶对生,卵形,长4~6厘米,宽2.5~5厘米,先端短尖,基部长狭,边缘有钝齿,两面被柔毛;叶柄长约2毫米。2歧状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枝顶,集成疏散的圆锥状;萼紫绿色,5裂,2唇形,下唇2齿大,上唇3齿小,被紫色短毛;花冠较萼长4倍,2唇形,筒部白色,上面基部肿胀,唇部淡紫色,下唇长,全缘,船形,上唇短,4裂;雄蕊4,2强,着生于冠管内面,药室靠合;蜂蕊1,无毛,子房上位,4裂。小坚果圆形,灰褐色,具小疣状突起。花期9~10月。果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于我国南部。
性味
《广西中药志》:"味苦辛,气香,性凉,无毒。"
归经
《广西中药志》:"入心、肝、脾三经。"
功能主治
《广西中药志》:"清热,散血,消肿,解蛇、虫毒。治跌打瘀积,毒蛇咬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注意
《广西中药志》:"孕妇及虚寒者忌服。"
复方
治毒蛇咬伤:盘龙七根三至五钱,草果仁为引,水煎服,连服二日。另取根煎水洗患处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)
临床应用
治疗毒蛇咬伤:用小叶蛇总管茎叶2两,了刁竹5钱,浸入米酒(或三花酒)5两中,约3周即可服用。首次量50~100毫升,以后每天3~4次,每次25~50毫升,连服3~4天。或以本品5份,了刁竹2份,制成浸膏片,每片0.3克,首次量10~15片,以后每天3~4次,每次5~8片,连服3~4天。药酒及药片也可外用,涂敷伤口。治疗126例,痊愈122例,死亡4例。死亡病例中银环蛇咬伤3例,在病人被咬伤后3~5小时经抢救无效而死亡;另1例孕妇被蜂蛇咬伤经3小时左右引起早产流血不止,并发出血性休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。个别患者服药后有呕吐,未见其他不良反应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刺榆
- 雪药
- 花姬蛙
- 挖耳草根
- 香橼露
- 细枝柃
- 大血藤
- 落霜红
- 朴树根皮
- 淡竹笋
- 大籽蒿
- 酸模叶
- 大叶黄杨根
- 常春油麻藤
- 玉簪叶
- 驴头
- 肺心草
- 野猪脂
- 了哥王子
- 茅草箭
- 彩斑桑勒草
- 红胡豆七
- 泡桐
- 马鞍藤
- 羊肌藤
- 榕须
- 桄榔面
- 豆腐泔水
- 桃花
- 龙脑香子
- 薜荔根
- 方解石
- 地涩涩
- 绿茎槲寄生
- 七鳃鳗
- 银兰
- 韭根
- 毛叶兔耳风
- 大透骨草
- 狭叶竹节参
- 翼核果
- 血竭
- 小叶石楠
- 无缝珠
- 大豆黄卷
- 花锚
- 玉米轴
- 黄杞皮
- 砗磲
- 山桂花
- 红雪柳
- 橙皮
- 风花菜
- 紫背菜
- 风叶藤
- 毛白杨
- 化香树
- 黄梢蛇
- 华西小石积
- 匙叶龙胆
- 飞天蠄蟧
- 狗脚草根
- 索骨丹
- 九眼独活
- 海鹞鱼齿
- 山东肿足蕨
- 马蹄叶
- 了哥王
- 盘龙参
- 头花猪屎豆
- 小三棵针
- 西藏花木通
- 野丁香
- 莲花
- 珠果黄紫堇
- 相思藤
- 太白参
- 牡蒿根
- 南川升麻
- 佛手
- 胡颓子
- 辣子草
- 了哥王根
- 水杨根
- 紫薇叶
- 新疆远志
- 小叶爱楠
- 火炭母草根
- 扛板归
- 芭蕉头
- 对叶草
- 西瓜
- 蔓胡颓子叶
- 山臭草
- 溪荪
- 红皮
- 心叶黄花仔
- 鹿蹄肉
- 西瓜黑霜
- 楮实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