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丁香
《*辞典》:小丁香
拼音注音
Xiǎo Dīnɡ Xiānɡ
别名
小万年青、蓝花地丁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紫花地丁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远志科植物小远志的全草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0~20厘米。主根圆锥形,粗壮,黄褐色,近本质。茎直立,紫红色,多分枝,单叶互生,长椭圆形,长1~2厘米,宽0.5~0.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;叶柄短。小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蓝紫色,左右对称,顶端一花瓣呈流苏状。蒴果扁平,倒卵形,直径约5毫米,先端微凹,基部具宿萼,中央有纵沟,淡绿色;内有种子2粒。花期夏初。
生境分布
生于向阳山坡或荒地、河畔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微辛,寒。"
功能主治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祛风止痛。治疮疖痈肿,小儿支气管炎,肺炎,胃痛,痢疾,跌打损伤,肋间神经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泡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咽喉炎、扁桃体炎、血栓性脉管炎、淋巴结炎:紫花地丁二至三钱,煎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②治疗疮:紫花地丁适量,配红糖捣敷患部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朝阳
- 五角枫根
- 虎尾轮
- 柘木白皮
- 破碗掌脚树
- 胃寒草
- 角花胡颓子
- 罗布麻
- 小朴松实
- 痰药
- 千年健
- 柔软石韦
- 雪见草根
- 大树三台
- 瓶蕨
- 牙刷草
- 落葵
- 撒发
- 催产草
- 人参须
- 岩筋菜
- 蜈蚣藤
- 掌裂秋海棠
- 岩萝卜
- 圆柏果
- 石仙桃
- 无莿根
- 刺齿凤尾蕨
- 鼹鼠
- 野草香
- 红花山牵牛
- 土丁桂
- 膜蕨囊瓣芹
- 红葱
- 金鸡纳
- 蝴蝶花
- 八角枫
- 露兜竻蔃
- 淡味当药
- 合欢皮
- 兰草
- 石龙子
- 牛戳口
- 楮皮间白汁
- 黄瓜
- 槠子皮叶
- 鲸蜡
- 滇车前
- 河豚鱼肝油
- 南方六道木
- 石螃蟹
- 通城虎
- 矮叶书带蕨
- 牛奶树
- 阴(句黾)
- 一匹草
- 水毛射
- 桐木
- 云南铁角蕨
- 红山药
- 牛蹄甲
- 番荔枝叶
- 黄木耳
- 小棕包
- 山蒜
- 青麸杨根
- 水百合
- 三色堇
- 绣球防风
- 朱砂藤
- 锥螺壳
- 鸟不企叶
- 雪上一支蒿
- 蟛蜞菊
- 红叶木姜子根
- 绒白乳菇
- 披散糖荠
- 黄荆
- 无根藤
- 毛脉酸模
- 峨屏草
- 红叶树子
- 四叶参
- 川防风
- 蕨
- 四轮草
- 竹芋
- 牛奶浆根
- 罐子草
- 枸橘
- 臭草
- 峨山草乌
- 贯众
- 蜥蜴
- 润肺草
- 船盔乌头
- 大过路黄
- 铁藤根
- 布荆
- 铜棒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