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毛射
《中华本草》:水毛射
拼音注音
Shuǐ Máo Shè
别名
毛水珍珠草、毛射草、蛇尾草、牛触臭、狐狸尾、狗仔尾、水凉粉草、毛鼠尾、老鼠癀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水珍珠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gostemon auricularius(L.)Hassk.[Mentha auricularis L.;Dysophylla auricularis(L.)B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刷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水珍珠菜,一年生草本,高0.4-2m。茎基部平卧,节上生根,上部上升,四棱形,密被黄色平展长硬毛。叶对生;叶柄短,密被黄色糙硬毛;上部叶近无柄;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2.5-7cm,宽1.5-2.5cm,先端钝或急尖,基部圆或浅心形,边缘具锯齿,两面被黄色糙硬毛,下面具腺点。轮伞花序多花,通常在茎或枝顶组成紧密而连续、有时基部间断的假穗状花序,长6-18cm;苞片卵状披针形,常与花冠等长,边缘具糙硬毛;花萼钟状,长约1mm,仅萼齿边缘具疏柔毛,其余部分无毛,但具小腺点,萼齿5,短三角形,长约为萼筒1/4;花冠淡紫或白色,长约为花萼长度的2.5倍,无毛,上唇3裂,下唇全缘,裂片边缘具柔毛;雄蕊4,长长地伸出,伸出部分具髯毛;子房4裂,花柱比雄蕊短,柱头2裂;花盘杯状。小坚果近球形,褐色。花期4-11月,果期5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700m的疏林下湿润处或溪边近水潮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及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耳草酸(auricularic acid),7-羟基闭花木-13,15-二烯-18-羟酸(7-hydroxycleistanth-13,15-dien-18-oicacid),7-乙酰氧基闭花木-13,15-二烯-18-羟酸(7-acetoxycleistanth-13,15-dien-18-oic acid)。[br]地上部分含7-(3-甲基丁酰氧基)闭花木-13,15-二烯-18-羟酸[7-(3-methylbutyroxy)cleistanth-13,15-dien-18-oic acid],7-千里光酰氧基闭花木-13,15-二烯-18-羟酸(7-senecioxycleistanth-13,15-dien-18-oic acid)。
性味
味微苦、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散风清热;祛湿解毒;消肿止痛。主感冒发热;惊风;风湿痛;肠伤寒;疝气;疮肿湿烂;湿疹;小儿胎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取汁涂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蟛蜞菊
- 水百合
- 牛蹄甲
- 南方六道木
- 黄荆
- 两指剑
- 蛇胆
- 白头翁
- 强威生草
- 万丈深茎叶
- 紫金标
- 美味牛肝
- 吊竹梅
- 鹊豆
- 洋地黄
- 西瓜子壳
- 芒种花
- 周裂秋海棠
- 熊骨
- 松毛火绒草
- 虾蟆肝
- 朱砂七
- 酸叶胶藤
- 铁栏杆
- 水蛭
- 白芍
- 地星
- 朱砂菌
- 倒提壶
- 白鹤藤
- 山郎木叶
- 野鸡草
- 满天星
- 青丝线
- 豹子眼睛果
- 矮叶书带蕨
- 蝙蝠
- 土色牛肝菌
- 茱苓草
- 水边指甲花
- 龙州线蕨
- 血竭
- 阳桃
- 米饭花果
- 薄叶卷柏
- 驴肾
- 向日葵壳
- 鸡脑
- 湖北麦冬
- 尖叶唐松草
- 鹿骨
- 爆仗竹
- 鹿胆
- 鹿肾
- 牛角瓜
- 大白顶草
- 甘菊
- 虎咬癀
- 乌脚枪
- 弹刀子菜
- 通天蜡烛
- 铁棒锤茎叶
- 山橘
- 乳源木莲果
- 烟管蓟
- 西藏水黄连
- 红背酸藤
- 粗叶木叶
- 乌桕木根皮
- 小叶眼树莲
- 黄鲴鱼
- 车前草
- 牛筋刺寄生
- 赤雹
- 榕树皮
- 大避债蛾
- 胖儿草
- 藤本夜关门
- 草藤乌
- 鹿胎
- 胡颓子叶
- 两面针
- 芒叶小米草
- 三匹叶
- 苜蓿
- 韭根
- 黄背草苗
- 鸡爪簕
- 双色龙胆
- 粽巴叶
- 通花花
- 葫芦茶
- 枳壳
- 牛蒡茎叶
- 贵州远志
- 鸡冠苗
- 疣果冷水花
- 珍珠风
- 蜂胶
- 木槿根